什么,都不能急,治大国如烹小鲜,慢慢来,才能尽力避免一些可以避免的损失。”
中国封建社会集权的顶峰是明清,但是其实明清自己比起来,那清简直可以吊打明。
明还有一帮子士大夫掣肘皇帝,清朝那就干脆是皇帝的一言堂。
乾隆的十全武功,含金量最大的几个,都是他乾纲独断死扛着满朝文武的反对,自己定下来的,这在明朝简直就是无法想象的,毕竟明朝不管是税收还是皇帝自己对于朝堂的控制力都不如清。
清能花几千万两银子,拿炮一寸寸把大小金川轰下来,明朝能吗?
一个万历三大征都差点把明朝政府打破产。
可见虽然大家都说明清,其实两个朝代在很多地方还是不太一样的。
所以对于大外甥想要掌控朝政,张鹤龄还是很乐于支持的,毕竟许多事情,若是没有乾纲独揽的前提,都是办不成的。
**
皇帝对于东南的重视,开始一点点从朝堂上蔓延开来。
同时在民间也渐渐有了皇帝想要完全放开海禁,将海盗彻底剿灭的传言。
这个消息可一下子捅了文臣们的老窝了,一时间劝谏的奏章如同雪花片一样飞到了皇帝的手中。
而皇帝看着这些奏章也不着急也不生气,反倒还回复安慰他们,这都是民间流言,不足为信。
可是对于这些流言,皇帝却也没有做出什么惩处,仿佛是在放任这些流言发展似得。
如此文臣们越发不安了,皇帝难道是真的想要开海禁在东南用兵?
这可是祖宗之法啊,怎么能就这样放开呢?
而且如今禁止下海也有海盗扰攘,若是放开海禁,岂非东南也会不安稳?
很快的,上奏的范围从言官们蔓延到了阁臣。
刘健先是上了一封试探性的奏章,想要打探一下皇帝真正的意思。
皇帝对于阁臣们的奏章,依旧客气,还是好声好气的一番安抚,然后否定了这个传言,表明自己目前并没有这个想法,可是刘健此时的心情却越发沉重起来,因为他知道,皇帝就根本不是这样会好生安抚大臣的人!他现在这般客气,必然是在谋划更大的事情。
刘健心中一时生出许多不安,可是说到底,他和皇帝的关系并不算太过亲密,皇帝肯定不会和他说实话的,想着前几□□堂上发生的事儿,刘健决定得去找昌国公问问,无论如何,他是皇帝的舅舅,也是皇帝如今最信得过的人。, ,找书加书可加qq群952868558
一时间所有人心里都哇凉哇凉的。
而正德帝却很满意自己今日与舅舅唱的这出双簧,等下朝之后,他将张鹤龄叫到乾清宫说话。
竟也像个小孩子似得激动的手舞足蹈:“我之前便早看这帮老古董不顺眼了,仗着父皇好说话,竟是越发对父皇要求苛刻,就连父皇看重一个太监,竟也都成了罪过。”
张鹤龄听到这话也叹了口气,还不是当年英宗给的教训实在是太重,而且弘治帝也不是宪宗皇帝那种性格强势的人,大臣们也只怕他又被太监给哄住了。
不过他们的这番忧虑倒是多虑了,弘治帝虽然耳根子软好说话,可是对太监防备的还是很深的,几乎是谈太监色变,司礼监这样皇权的延伸,他都十分不看重,打压的很厉害,他心里的天平是偏向文臣的,是个正经八百的儒生皇帝。
而他的这个大外甥就不一样了,只要能达到自己的目的,他是真的什么人都不挑,都想用。
只可惜历史上他最后还是失败了,而他的堂弟却成功了,十三岁就敢和三朝元老杨一清对着干,结果最后还成功了,等到他成年,权术水平更是炉火纯青,拿捏内阁如同拿捏一只虫子,阴谋权术对于他仿佛天生天授一般。
但是就这样一个聪明到极点的皇帝,对于这个天下却并没有多少责任感,自私自利是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