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04 章(1 / 3)

迁往铜仁县, 难道是天意吗?

读书人眼中涌出泪来:“想我章家世代扎根于此地,乍然要迁走,犹如百年老树被断根拔出, 将不知飘零何处, 实在是痛心啊。”

他姓章,身后的章家是黔、安两县最大的宗族。

老道士看着他,微微叹口气:“郎君博览群书,岂不闻秦‘徙天下豪富于咸阳十二万户①’,汉‘实关中’迁三十万户,又有明洪武为了填豫州府、济南府,令山西府百姓每家徙人口前去, 四口之家甚至要迁出三人, 黄淮一带至今还流传着‘问我祖先何处来,山西洪洞大槐树。②’的民谣……纵观历朝历代, 哪里的土地上不是人来人去,何处又不是飘零人之‘吾乡’,贫道今日多嘴劝一句郎君放宽心思, 顺势而为吧。”

黔地山间的凉爽天气, 章姓读书人的额上竟渗出细密的汗珠,良久, 他对老道士深鞠一躬, 声音干涩地说道:“多谢老神仙指点。”

说完,他转身踉跄而去。

老道士望着他的身影,微眯起眼。

天快黑的时候他收拾起签筒、卦书往回走, 走到半路遇到来接他的一熟人, 沈持, 这位少年官员近日来面色疲惫, 眼下淡淡的乌青透出无法言说的殚精竭虑,老道士莫名有些心疼,语调温和地说道:“沈大人,贫道尽力了。”

这是他平生头一回摆卦摊子充作算命先生,外带说些鬼话招摇撞骗,真怕师祖在天上气急了扔个雷下来劈他一顿,骂他个狗血淋头。

“谢谢姜道长,”沈持对着他深作一揖,道:“要不是道长肯出手帮忙,在下真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

他身微言轻,能做的实在是不多,凡事都要迂回推行,为达目的不得不用些非常手段,起初和邱长风说这件事的时候,邱道长气得道心都差点儿毁了,高高举起拂尘追着他打,但那拂尘不仅最终没落到他身上,二位道长也倾力配合他演了这么一出戏,步步天衣无缝,这桩事情,大概会在他的心焦与忐忑中平稳办妥。

……

又过了两日,章姓家族迁出,去往铜仁县安家。

章家一走,许多犹疑不定的大户人家逐渐转了主意,接二连三有人接了县衙发放的六两补偿银子,拾掇家资,举家迁至铜仁县。

到了七月底,两县的县丞再清点户籍名册时,两县已只剩下两三户人家了。不过看着一日比一日空荡的县,已经有人坐不住了,来打听现在县衙还给不给银子,多半是要搬走了。

从告示张贴出来到两县百姓尽数迁出,前后历经小二十天,总算尘埃落定。

与此同时,黔、安两县的百姓一家一家先后来到铜仁县,把巴掌大的县城塞满了人,由于他们手里都攥着补偿银子,眼下暂且生计无忧,因而处处都是孩童吵闹,大人吆喝,吃喝拉撒睡的市井气息,热闹非凡。

沈持时常穿一件常服去铜仁县新迁来的百姓之中转悠,偶尔兴致来了,还会听一听说书人临时支个摊子,给围过来的人讲诸如吕不韦囤积国君易种秦国的演义等等……悠哉如斯。

回想起半个多月之前,那会儿黔州知府焦砚推诿,将黔、安二县百姓迁出的棘手事甩给他的时候,是何等的一筹莫展,寝不安席,总算过去了。

八月初,秋云入山,秋风起,芦花飞。

这日,沈持坐在驿站中摆弄弩机,有人来报说黔州知府焦砚来了,他起身迎出去。

一番寒暄后,二人在驿站的屋中相对而坐,每人手边放着一杯清茶。

焦砚四十多岁的年纪,须发修理得齐整,面白眼细,他二十多岁考中同进士,之后外放来黔,二十多年间未曾易地,一直从九品县令做到正四品知府,终能执政一方,也算是读书人之中的龙凤。

“沈大人

最新小说: 玩家角色扮演卡[无限] 祖传玉佩送老公了! 公主今天想篡位了吗 猫又不想让二传知道喜欢的是他的托球 怀崽王爷住进我的空调房 娇蛮摘月亮 [火影]佐樱黑穿越成春野樱 喜欢太监怎么了 阶上春漪 位面小卖部经营日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