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办法,工业用电用水的量大,就现在的情况,一些东西只能靠水冷了,条件就这样,想要发展只能优先这。
县里目前来说陈正川的想法就是小工厂,大集群的模式。
搞那种前店后厂的模式,一个小工厂就四五个人,家里有点钱的自己开厂子请帮工,或者几个人合起火来一起做,一台机床或者几套设备,主要就生产那么几种东西。
等于就是把一个成品的工序分到很多家不同的店铺来做,把以往的大车间拆分成无数的小工厂,都不能说是工厂了,是小作坊。
比如说要做一个模具,从前到后像机械加工、热处理等等程序,就有专门做机械加工的厂子,也有专门做热加工的厂子,等于是把原来的流水线拆开,让重复操作的地方集中到一起。
每个作坊精做一样工序就好,像热加工的作坊专门做这个就行。
当初陈正川提出这个方案也是没办法,毕竟国内能用的设备和人手只有这么多,只能物尽其用,尽量把所有的机器都利用起来。
要是像厂子里一条流水线就生产一种或者几种,已没有订单的时候不就废废了?
反正都是做热加工的,所有要做热加工的产品都流通到一个地方不就行了?经历这道工序后再去往下一道就很好。
另外有一家企业专门承接对外业务,接到订单后就开始给这些厂子下订单,然后等着时间接收订单就好,中间的程序放权给这些小作坊就行。
至于为什么陈正川能提出这套方案,那是他花钱请人了,他又不懂这些,一个门外汉瞎指挥干嘛呢?当然是请专业的人来了,陈正川把自己的需求说出去后,大把的人拿着方案上门找他。
倒不是陈正川在米国名气大或者别的什么,主要是他那麦克机械重工顾问的身份起作用了,而且出手阔绰,报酬不菲。
都不用找中介或者别的,麦克机械重工里面的设计师就能搞定。
不仅仅是左沙县这边,石陵市上次开会讨论之后,基本上都是用的这种模式,但是省里的话还是大工厂,毕竟那位部长把项目放在了省里,而且还是大工程项目,动辄几千万的投资,还是国家重点项目,当然不可能像他们这样了。
每种不同的项目有不同的做法,现阶段最适合石陵市的就是这种模式了,小而精,把机器设备最大程度利用起来,不然这次的收割不白收了?
看完工业集群的布局后,陈正川还是挺满意的,至少都是在按照他的预期在走。
这个小作坊产业集群的形式也是陈正川考虑了许久,才挑中的一项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