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的朝会上,气氛显得有些沉重。
户部尚书站了出来,面色凝重地向女帝和百官汇报了青州的旱灾情况。
户部尚书忧心忡忡地说道:“启禀陛下,青州地区遭受严重旱灾,庄稼歉收,百姓生活困苦。”
“目前急需朝廷拨款赈灾,以解燃眉之急。”
女帝听后,面露忧虑之色。
“旱灾无情,百姓受苦。”
“户部尚书,立刻拨款赈灾,务必确保受灾百姓的基本生活。”
“遵命,陛下。”
户部尚书领命后,又继续说道,“但仅凭赈灾款项,恐怕难以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我们还需想出其他对策,以帮助青州百姓渡过难关。”
然而,百官虽然纷纷点头,却似乎都陷入了沉思,一时想不出更好的办法。
女帝见状,不禁有些失望:“诸位爱卿,青州旱灾,非同小可。”
“除了拨款赈灾,我们还能做些什么?”
这时。
女帝的目光转向了苏哲,她知道苏哲向来足智多谋,便问道:“苏爱卿,你可有什么好意见?”
苏哲上前一步,心中已有了初步的计划。
他恭敬地回答:“启禀陛下,我认为,除了拨款赈灾之外,我们还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一是派遣农业专家前往青州,指导百姓进行抗旱保收。”
“二是开放官仓,以低于市场价的价格向灾民出售粮食,以稳定粮价。”
“三是鼓励商人向青州运送粮食,以缓解当地粮食短缺的问题。”
“四是组织灾民参与公共工程,如修建水利设施,既可解决灾民的就业问题,又可改善当地的生产条件。”
女帝听后,眼中闪过一丝赞许。
“苏爱卿所言甚是,这些措施切实可行,能够从多方面帮助青州百姓。”
“朕准奏,即刻施行。”
百官见女帝采纳了苏哲的建议,也都纷纷表示赞同。
户部尚书更是感激地看了苏哲一眼。
“辅国公高瞻远瞩,提出的对策既全面又具体,我等佩服。”
苏哲心中暗自思忖。
“青州旱灾,百姓受苦。作为臣子,我有责任帮助他们渡过难关。”
“此次提出的对策,希望能够真正解决问题,让百姓的生活得到改善。”
苏哲站在朝堂之上,他的目光扫过众人,心中明白自己的提议将会引起多大的争议。
但他也清楚,为了国家的长远发展,有些传统观念必须被打破。
苏哲坚定地说道:“陛下,我认为,商人对于国家经济的贡献不容忽视。”
“若没有商人的流通与贸易,社会经济难以繁荣。”
“因此,我建议提升商人的社会地位。”
此言一出,朝堂上立刻响起了一片议论声。
许多官员对此表示震惊,毕竟“士农工商”的观念根深蒂固,商人地位最低是自古以来的传统。
一位老臣首先站出来反对。
“辅国公,您这提议恐怕不妥。”
“自古以来,商人地位低下,这是维护社会秩序的重要原则。”
“若轻易改变,恐怕会引起社会动荡。”
另一位官员也附和道:“是啊,辅国公,商人重利轻义,若提升其地位,恐怕会导致道德风气的败坏。”
苏哲面对众人的反对,并没有气馁,他心中早有准备。
“各位大人,我理解大家的担忧。”
“但请大家深思,商人的流通与贸易对于国家的繁荣至关重要。”
“如果我们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