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的人口众多,而且大部分信仰的都是印度教,与我中华帝国完全不同,要想直接占领他们的故土,势必会得罪那些印度王公,他们就会煽动印度人起来反抗。根据初步估算,印度的人群之中,信仰印度教的主要是印度斯坦族、达罗毗荼、泰卢固族、马拉地族、泰米尔族、古吉拉特族、坎纳拉族等等,大概有一亿一千万人口,而信仰***教的主要是孟加拉族,大概有二千四百万人口,信仰锡克教的旁遮普锡克族,也有四五百万人口,其他还有零星一些势力,但总的来说,除非将这些印度人斩杀一半以上,否则,如此多的人口,想要直接统治,千难万难,搞不好,便会拖垮原本已经崛起的中华帝国。倒不如按照最当初的英国人的方式,只是将印度作为任其自治的初始殖民地。”
冯云山听完两人的建议,也开始纠结起来。说实话,他对印度人没多少好感,但若按照左宗棠或者毛奇的说法,直接占领印度,将印度各邦变成中华帝国的领地,则势必要镇压不断反抗的印度人,直接间接地少说也得斩杀数百万人,这是他所不愿意的。
稍稍思索了一下,冯云山还是决定采纳毛奇的建议,但也不仅仅限于毛奇这点,他觉得毛奇的想法太过保守,而左宗棠的又太过冲动,也不知道这次为何左宗棠会如此。
在冯云山看来,印度和其他的类似朝鲜、日本、琉球、越南、缅甸、吕宋甚至爪哇等不同,这些地方,总人口并不多,而且早有华人遍布其中,就算是当地人,也历来便接受中华文化的熏陶,对华人的统治并不会有太过强烈的反对,甚至像倭族人这样,还想着以能加入华族为荣。而其他的,沙俄的西伯利亚、俄美公司占领的北美地区,墨西哥北部地区,婆罗洲岛,甚至澳大利亚等地,这些都是地广人稀之地,不存在当地土著的激烈反抗问题,占了直接开发便是。
而印度完全不同,这块地方虽然向来没有统一,但人口众多,中华帝国要想长久地占据下来,只有两个办法,第一个办法是将大部分的印度人都赶尽杀绝,再移民过来,这种一来难以做到,二来冯云山本身也不愿意;第二个办法便是直接移民过来,慢慢将印度本地人都同化过来,就像后世慢慢同化其他的民族一样,但冯云山自觉难以做到,毕竟,这些印度人信仰与华夏的信仰完全不同,他们活在自己的世界里,想要同化,简直被消灭他们更为艰难。
冯云山能想到的是,必须要借助这次机会,从印度获取巨大的财富和利益,否则,简直对不住那些被击败的英国人。再次,则是绝不能像后世那种情况出现,让印度变成一个统一的联邦国家出现,甚至在局部地方威胁日后中华帝国的边防。
这样的话,不管如何,都要将后世的印度,分而治之。不过如今的印度本来就不是一个完整的国家,而是数以百计的王公势力纵横交错着,即便是英国经营了上百年,还是无法消除,即便是后世,其实仍旧是各自有王公势力在,只不过慢慢被英国人消磨得没了实权而已。
因此,冯云山要做的,就是让这些王公势力继续保持各自为政,让他们相互之间摩擦不断,相互仇视,而对于其中一些势力强悍者,则要逐步打压,弱化其势力,最终达到均衡。
想到这里,冯云山开口道:“对于印度,朕决定,采取以印治印,分而治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