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施耐德公司达成协议之后,很快拿破仑三世就邀请朱敬伦会面。
两个皇帝见面是最没有意思的事情,各种各样的礼仪约束,都害怕失了礼仪丢人,因此往往就会中规中矩,甚至会显得僵硬和刻板,甚至到最后说的话也成了公式化的问候,这就是所谓的外交辞令,中国人叫打哈哈。
跟拿破仑聊了半天各种天气了,风景了,历史了,就是没提过政事,主要还是拿破仑,担心说错话,他跟朱敬伦不能比,朱敬伦不用担心自己做错了决定,因为即便是专业官员谈的东西,最后也是他做决定,甚至大明的专业官员还没有朱敬伦专业呢,但拿破仑的水平,肯定比不上法国的技术官僚,因此他就尽量避免谈及具体的事情,所以最后只能说说天气问题了。
至于官员们的谈判,这其实也没什么好谈的,跟英国的谈判基准放在哪里,最多能给法国相应的条件,绝对不会更优惠。
建立外交关系这没什么说的,这对等承认的条约,牵扯到切实利益的,主要还是通商条约。
法国人很有意思,他们表示愿意用给进口自大明的生丝免税来换取大明对他们的丝绸制品免税的条件,很难想象法国人竟然异想天开到了想往中国出口丝绸。
朱敬伦看到这条件的第一反应就是法国人果然浪漫,浪漫的人都天真,可是想一想,他们弄不好还真的有这种能力,因为法国人的丝绸已经开始用机器生产了,朱敬伦不由的忧虑起来,但是如果法国人能给大明生丝免税,那么这个第一大生丝进口国的市场,大明将拥有优势地位,过几年日本人铁定也会加入到生丝生产中来,廉价的日本生丝会跟大明激烈竞争,能取得关税优势,当然不错。
而且竞争是把双刃剑,就看你自己争气不争气了,朱敬伦决定答应下来,回头在大明境内大力推动机器丝织业发展。
协议签署之后,朱敬伦看到了法国乐观的报纸评论,法国人认为,他们很快就可以向这个五千多万人口的茶叶生产国提供丝绸制品了,有情调的报纸还表示,将丝绸贩卖给桑蚕的故乡,是有历史意义的事情,这象征着工业的文明战胜了古老的文明。
除了丝绸之外,跟法国达成的协议中,还有法国放开了茶叶市场,换取大明放开钢铁制品市场,双方都对对方的手工艺品免税等协议。
就在法国人一片自己占尽便宜的氛围之中,朱敬伦踏上了前往英国的旅程。
英国并不是这次出访的重点,因此本来安排的跟英国的官方交流并不算多,只是朱敬伦临时起意,突然打算要给海军军官找一所学校,因此更深层次的沟通变得有必要起来。
朱敬伦还在法国跟拿破仑会面的时候,驻英公使就已经向英国表达了这些诉求,英国人对此也相当感兴趣,首先大明愿意向英国学习,这是对大英帝国海军的认可,其次是这时代好为人师的欧洲人的情节作祟,再次也有一些其他的目的。
至于这目的,有通过这种途径对大明海军施加影响的目的,这是这个时代通行的做法,各国都希望为别的国家培养人才来达到对对方国家的影响,比如历史上美国十分热衷于跟清朝进行教育合作,为此他们甚至放弃了庚子赔款,来资助中国留学生,当时的美国官员认为谁培养出了中国的下一代,谁就掌握了未来的中国,英国海军的目的不外乎是这样,至于会不会给他们增加一个潜在的对手,欧洲人在这方面显得格外的大气,历史上英国几乎没有拒绝过别的国家派遣海军留学生的要求,不敢是清朝还是日本,还是土耳其都曾向英国派遣过海军人员。
另一个目的则是当朱敬伦到了英国后才知道的,英国希望大明能采购英国船厂建造的铁甲舰,目前英国的勇士级铁甲舰一艘造价高达三十多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