攻太平军把守的扬州外围营垒。
进攻并不那么顺利,可曾国荃好像改了性子,并不着急,而是稳扎稳打,就在外围挖掘壕沟,摆出一副包围的架势,但是扬州城十里见方,太平军包围这座城市,已经在周围的要点设置了营垒,挖掘了长壕,包围圈本就有上百里长,湘军要反包围太平军,还要在大炮射程之外进行包围,他们得挖多长的壕沟啊?
太平军对曾国荃的战术充满了鄙夷,觉得这家伙是傻了,几年没打仗难道都不知道该怎么打了?
直到扬州西北方再次出现湘军大军,太平军才明白,曾国荃一直都是在拖延时间。
此时太平军发现,他们只有死守一条路了,往南攻打曾国荃已经不现实了,因为西北方的湘军不会坐视不管,万一攻打曾国荃不顺利,背后的湘军趁机发起攻击,他们腹背受敌,就更麻烦了。
军情传到天京,这次李秀成没有任何犹豫,立刻命令大军撤退,沿着运盐河撤往南通。
苏北的运盐河从扬州直达金沙、吕四等海边盐场,也沟通了南通县城,南通七大盐场的盐源源不断的通过运盐河运到扬州,可以说支撑了扬州盐业的发展,只可惜这次战争,让这条运河再次变得冷清。
运盐河途径的泰兴、如皋等地都在太平军手里控制着,因此撤退的通道还算畅通,只要能做好撤退的准备,各军交替掩护次第撤退,未必不能从扬州城下全身而退,大军只打算撤到南通,在哪里接受补给,然后就地驻扎,不打算直接让他们车回来。
只要控制着南通,太平军还有卷土重来的机会,甚至只要他还能在南通保有一席之地,他李秀成还可以说北伐并没有结束,不给那些政敌制造机会,或者说给自己争取一段稳定内政的时间。
李秀成这样想,曾国藩大概也这样想,他就不能给李秀成全身而退,给他最后一丝整顿的机会。
同样是沿着运盐河,却是从北方南下的一只部队,在太平军大军撤退之前,突然从海路在杨州府东部盐场丰利场一带登陆,通过运盐河突袭了运盐河上的小镇海安,这是一个富庶的依靠食盐贸易发达的小镇,唐朝的海安县县城就在这个小镇上。
这里河网密集,交通便利,往南有运河直通如皋,往西有运河直通泰州,同样的道理,占领这里,也就等于掐断了泰州到如皋的退路。
这时候李秀成才知道,曾氏兄弟谋算他已经很久了,可能从他开始北上,对方就开始谋算了,他此时才明白,他犯了一个大忌讳——孤军深入!
他一直都没能有效的防范曾国藩湘军的行动,他们在安庆虽然距离很远,但并不意味着完全无法救援,只要有时间,曾国藩甚至可以通过安徽北上黄河,从黄河出海,绕道南下。
曾国藩真的这么做了。
曾氏兄弟算计自己这么深,让李秀成不由冒了一身冷汗,更不能犹豫,人怎么都要撤出来,哪怕会受到重大损失,但撤退的通途已经失去,只能杀出一条血路了。
命令大军即刻出发,不惜代价也要打通海安,顾不得洪天王的态度,擅自抽调四艘铁甲舰组成的一直分舰队立刻前往南通接应,抽调在原法租界威慑大明的两个儿子带领的軍队,赶去南通,让他们沿河北进,赶往如皋接应。
就像李秀成想的那样,没那么简单,扬州大军确实开始撤退,可是这时候从扬州城中,从扬州西北方的湘军不惜代价的追击,进攻海安的太平军久攻不下,显然湘军是打定主意,要将太平军的北伐大军歼灭在扬州了。
一时间扬州境内烽烟四起,谁胜谁败,各种消息满天飞,这段时间集中报道救灾的各大报纸,也开始密集的报道这场战事,只是他们获得消息大相径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