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绍欲立刘虞为天子,其他关东诸侯要么表示支持,要么无可无不可。
袁术却表示反对。
汝南袁氏为著名门阀,世代显贵,四世三公更让袁氏门生故吏遍天下,讨伐董卓战役时,十八路诸侯里有好几位州刺史,但盟主是渤海太守袁绍,负责调派军粮的是南阳太守袁术,袁氏兄弟占据了联军最重要的两个位置,不难看出袁氏影响力多么强大。
实力往往与野心成正比。
袁术的成见不及其兄袁绍,但他才是真正的袁氏嫡子,按照家族惯例,基本可以肯定袁术会成为袁氏正统继承人,因此袁术向来都是“志存高远”。袁术见汉室衰微,早已心怀异志,袁绍想立刘虞为天子,他坚决反对。
袁术反对原因无外乎以下几点:
1、刘虞是成年人,不便操控。
2、刘虞在幽州,袁术离得太远,立刘虞为天子,便宜的是袁绍等河北诸侯,远在南阳的袁术什么好处都没有。
3、不让袁绍过得太滋润。刘虞当天子,最大受益者必是袁绍,袁绍很可能就此摆脱寄人篱下的尴尬境地,成为关东最具权势者。两人虽为兄弟,但庶出的袁绍一直混得比袁术好,外界对袁绍的评价普遍比袁术高,以袁术的骄傲自负,心里哪会服气。况且,世家大族虽有重视嫡子的传统,但如果庶子太过优秀,废嫡立庶也是有可能的,袁术安能不担心。
于公于私,袁术都见不得袁绍好。
袁术以大义反对改立天子,袁绍不能说他不对。
毕竟天子年幼,无有过失,不比历史上某些暴君昏君,仅仅因为董卓把持了朝政,就要把年幼无助的天子废掉另立,情理上存在瑕疵。
但袁绍也不是会轻易放弃的人。
他知道袁术反对是出于私心,而袁绍自己想立天子,其实也是有私心,大家都为了各自利益,不是某人反对就会甘愿作罢的。当今天子虽然无错,可朝政被董卓把持也是事实,关东不遵王令,延宕久了,天下必大乱,袁绍另立天子重整关东秩序,大义上也完全说得过去。
袁绍不顾袁术反对,以关东众将名义,派遣原乐浪太守张歧去见刘虞。
张歧赶赴幽州,向刘虞呈上众议,表示关东诸侯愿立他为天子。
忠于汉室的刘虞断然拒绝。
袁绍仍然不死心,建议刘虞领尚书事,承制封拜,同样被刘虞拒绝。
刘虞不愿当天子,袁绍借另立天子揽大权的如意算盘彻底落空,只能继续困守渤海一郡,承受韩馥不断挤压生存空间。
事成事败只在一线之间,待遇相差却是天远地远。
另立天子不成,韩馥步步进逼,袁绍心中的苦闷可想而知。
最近还有一件让他烦心的事情,那就是公孙瓒的活跃。
公孙瓒和袁绍有很多相似之处,两人都是一郡太守,同在河北,一起参加了讨伐董卓行动,甚至连与本州上官有龃龉都一般无二,公孙瓒和幽州牧刘虞因为政见分歧,关系一直比较紧张。
可公孙瓒的日子比袁绍要好过得多。
他与刘虞不睦,不过刘虞是个温和的政治家,又不通武事,虽然对公孙瓒一味强硬对待游牧民族不满,刘虞也没有利用职权对公孙瓒全力打压。其中有公孙瓒在幽州威名赫赫不宜轻动,和刘虞自身性格宽厚的原因,另一方面,跟幽州局势也有关系。
刘虞知道,他对异族实施怀柔政策之所以反应良好,并不是这些异族本质多么淳朴善良,而是跟公孙瓒的血腥镇压脱不了干系。
以往幽州游牧民族经常寇边,掠夺财货,制造杀戮,白马将军横空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