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人之后,身为主家肯定是要给予待遇,逢年过节什么的也总要有好处,耗费真低不到哪去。
许许多多老牌的大夫,身在军中的自然不用多说了,不在军队的则是会组织捕奴团队,主要就是单纯依靠土地产出根本维持不了耗费,肯定是要创造收益。
包括刘彦在内的决策阶层,他们不是不知道一项政策决定之后会给哪一类群体带来困难,问题是很多时候根本就没有十全十美的事情,甚至是一项政策的背后就是一个淘汰的过程。
颁布可能会造成某类群体受损的政策,自然不是刘彦来干,大臣在这个时候就应该站出来扛。
所有的大臣一同附议,那就是表达全体高层站在统一阵营的态度,既是为君王背锅,也是暗示受损的群体就别上诉了,上诉也不会有什么用。
有了自古以来的政策延续,再有全体高层为决议背书,事情其实就是已经完全定了下来。
基本的政策有了,接下来就是了解划为分封区域地理的时刻。
关于实质的分封,要是没有称帝大典也就罢了,刘彦要称帝,今年应该颁布的赏爵是被推迟了下来。
这一次赏爵推迟对于即将获赏者其实是好事,按例刘彦称帝的时候是需要表示表示,例如有爵者获得实物的好处,有实际功劳却未受封者,全体获得爵位的增级。等于是一次难得的爵位大进步,皇帝高兴了,大家伙一块乐呵。
时间流逝,太阳由朝阳变成了日照当空。
正殿之内的天井照射下了充足的阳光,一声钟声被敲响,百官皆是站立起来走到正道,整齐对宝座之上的刘彦行礼,随后有序地向着偏殿而去。
汉家朝议有一个很人性化的设置,议事到了该进食的时候是会停下来,天子不是命人端来一碗小米粥装模作样显示自己的仁慈,是会在几处偏殿准备好食物,分为高阶官员一个地方,以下再根据人数的多寡分别安排下去。
竟然吃中午饭?一日三餐从来只分富贵与否,不看具体年代,只吃早饭和晚饭不属于贵人阶层,只要财力足够又不是那么极尽奢华,一天吃上几十顿饭又没碍谁的事。
“丞相。”刘彦特地招了纪昌以及徐正与自己一块用膳,自然是各自一个案几,并不是凑成一桌:“太尉。”
两人放下餐具,对着刘彦做出倾听状。
“刘慎过年便是九岁,启蒙阶段就算是结束了。”刘彦同样停下吃饭的动作,合乎君臣互相敬重的礼仪规范:“寡人要为刘慎选师,二位卿家可有建议?”
纪昌没有过多的犹豫,自荐道:“臣自以为合适。”
徐正稍微愣了一下,恭敬说道:“臣亦自荐。”
刘彦本来就是这么个意思,让纪昌做刘慎的文学老师,由徐正去教导武技,算是向国内和国外发出明显信号,他有意要立刘慎为太子了。
以前只是大王,立不立太子没有那么急迫,一旦刘彦成为皇帝就不能再让储存位空,尤其是众皇子年纪是一年比一年大的情况下,不早早地定下太子人选,会被理解为刘彦鼓励众皇子竞争。
诸夏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是没有所谓的嫡长子继承规则,是贤能的子嗣继承大统的规矩。这个与国家周边环境异常恶劣有直接关系,自然是应该选择贤能的子嗣,要不嫡长子是个傻子就该分分钟亡国了。
嫡长子继承大统的规则是从东汉才形成,那是因为东汉周边的国家压根无法威胁国祚,同时也因为东汉是一个豪族政1治1体1系的环境,豪族还巴不得宝座上的天子是个傻子呢。
“如此甚好。”刘彦露出了满意的表情,示意两人可以一遍用餐一遍交流,后面又说:“分封可有了名单?”
纪昌自然是回答“有”,然后不是开始念名字,是大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