焚表无论文字华丽到什么程度,其实就是一个忆苦思甜的过程,告诉上天自己是如何如何的辛苦,开创了如何如何的局面,日后会怎么怎么着。
每一个场合的文章又都会不一样的顺序,可以是先思甜忆苦,也能是先忆苦思甜,反正就是那么一个回事。
能够作为被安排来念文章的人,注定回事千古留名。
在汉国的历史中就会记载着这样的话:日期是“元朔十三年正月初一”,官职是“丞相”,爵位是“荥阳侯”,人物是“纪昌”,地点是“天坛”,代表刘彦向苍天进行祷告。
洋洋洒洒近千字的表文念完,纪昌面向刘彦行大礼,口呼:“请陛下焚表以告上苍!”
念可以代为念,将表文投进燃烧的鼎里却是必须由刘彦亲自来做。
表文就被投进了烈火燃烧的鼎中,刘彦在干这事的时候,有人抬来了香案,又准备好了一应的香烛和贡物。
燃香一直以来就是祭祀的一部分,贡品是最高规格的三牲、五谷、美酒,其中还需要玉璧作为背景。
刘彦在进行祭祀的时候,除了需要念一些祷文的人之外,其余人都是安安静静看着。
现场至少三万人,每个人的眼睛都是注视在刘彦身上,视线随着刘彦的走动而移动。
祭祀是一份繁琐的过程,大约半个小时之后才到了割肉的环节。
诸夏在祭祀时一直是有分肉的环节,天子割的肉叫祚肉,可以分发给认为合适的人。
很早以前,祚肉只有诸侯王有资格获得,自先汉之后规格降低,但依然要是简在帝心的人才能分得祚肉。
祚肉可以割得大也能割得小,要是能够盛大的祭祀中得到一块祚肉,无论大小都是值得骄傲且荣幸的事情。
刘彦每割一块都会呼唤一个名字,被点名的人无不是身躯一震,脸上带着极度的惊喜。
他们在获得祚肉的时候会进行展示,是在**裸地进行炫耀。
这种炫耀自然是会被羡慕嫉妒恨,但却是礼仪中的一部份,大意就是表达皇帝老儿觉得咱对国家有功,也觉得和咱亲近。
在周王室时期,炫耀祚肉的行为也是一种展示,初期的时候只有对外有战功的诸侯国才能分得祚肉,皆是在对异族的交战中获得不凡胜利的诸侯国。
分祚肉的仪式伴随着整个周王室,只不过后面从对外怼异族变成了是在炫耀国力,无不有向不对付又着实不好打的诸侯国发出警告的意思在内。
谁该获得祚肉其实是在事先就已经有章程,一套下来其实是向天下表明君臣相得的政治信号。
严肃的仪式结束,万众再次齐声高呼“万年”的口号。
在这个时候,异邦来客总算是有机会开口说话了。
“汉帝国自称礼仪之邦不是没有道理。”柴尔德感慨地说:“他们的礼节太多太复杂了。”
每一个国家或民族都会有属于自己的一套礼仪,通常是社会发展得越文明,礼仪就会越复杂。
罗马人自然是有自己的一套礼仪,只是相对于一些同样是帝国级别的国家,他们的礼仪显得单薄很多。
“那个肉……”尤利安知道不是好不好吃的问题,是一种荣耀的体现:“与我们有些不一样。”
在罗马,将贡品敬献给诸神之后,除非是胆大包天的小偷或神职人员,要不然根本没人会去动,尤其是在食物方面。
神职人员嘛,献给诸神就是在献给他们,动了是理所当然的事情。所以对诸神大方的人,总是能够得到神职人员更多的祝福。请注意是神职人员的祝福,不是诸神。
现场已经在吟唱,是由拢共两百名的男女合唱。
在这个场合一般是咏颂里面的一些大雅,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