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不应当,少年随即便稽首行了一礼,也不再讳言搪塞。
“方丈大师,萧云入寺来其实并无恶意。只因贵寺弟子智真,正是小子失落经年的幼弟,所以才有了此行。如今幼弟既然已经不在贵寺,萧云也知自己虚言欺诈、龌龊不堪,再不敢厚颜留于寺内,就此向方丈大师别过。”
玄相闻言也不见怎么惊疑,反而依旧微笑着温和说道:“其实道长不需顾虑这些,老衲也绝无责怪之意。道长因骨肉亲情而执着,本也是人之常情,又何必在此灵巫势大之时离寺。倘若道长自身有了什么变故,找寻回令弟岂不是更为无期?”
萧云闻言更是惭愧万分,但自己错杀四僧之事怎么都说不出口。自觉无颜以对的少年,此刻心中仍然有着一丝奢望,只想尽快返回歧石书院再仔细搜寻一番,期待能找到掳走小风之人的蛛丝马迹,确实也无心滞留于普慧禅院。
“多谢方丈大师关照,只是小子实在无颜再留,且心中为幼弟之事时刻焦虑。容小子日后再来请罪,就此告辞。”
话毕就见萧云身形一阵抽搐,不到三息时间便回复本我真形。却是看得两位佛门弟子好不惊讶,玄相老方丈都目露精芒有些吃惊。此时就见少年稽首行礼,无疑即刻便要离去。
不料此刻玄相老方丈合十一礼,随即对萧云有了离别赠言:“道长、且慢行,老衲还有一语相赠,望道长不嫌粗鄙、权且听之。”
萧云也不知玄相有何话要说,但心中本就有愧的少年还是依言缓了一缓,此时就听得玄相老方丈唱出一偈:“挂者悬系、碍者窒塞,依一心之本智、不依缘起之业识、不住客尘之妄法。则心是空心、法皆空法,不依一法而心常住,已得大自在矣。”
萧云听得此段偈语,顿时心中一震,仿佛瞬间明悟了许多。少年虽说也曾读过般若波罗蜜多心经,但玄相老方丈临别所赠的偈语,却是老方丈近千年来修持心经所悟心得,显然比萧云的自悟要精深得太多。
当然、萧云自创的炼心之道虽也惟求心得自在,但与般若心经并不是一回事。菩提萨埵(菩萨)所依的般若波罗蜜,可不会和萧云一样追求什么唯心唯我、随心所欲。
不过般若波罗蜜即是智慧至彼岸之意,般若心经修持首要便是离妄,以不住六识、不著五蕴,度一切有苦以为修持,而这正是萧云扭曲心灵最需要的解脱之道。
由此可见、一直都在观察着萧云的玄相老方丈,早已通过少年的各种言行神色,明晰了萧云这个本性纯良少年扭曲的心灵,这才有了现在的临别赠语。也可由此看出,玄相老方丈虽是人老成精,但却是个真正的智慧长者、慈悲佛徒。
此刻闭目沉思不已的萧云,却是在久久静立之中获益良多。少年中丹田内的心之力,竟在此番即悲即醒、既迷且悟的心之衍变中,有了如同顿悟一般的精进。以往萧云恨意汹涌、杀气十足的心之力,竟也有了那么几分微不可察的祥和之气。
刻许钟后、长久思索的萧云才回过神来,当即便以师礼拜谢玄相老方丈点化之恩。虽然少年心中对佛法有着强烈的求知欲望,但也必然不会想当什么和尚。不过萧云也因为此刻的感激,将他一直以来对佛修的偏见大大改观。
玄相老方丈微笑着扶起萧云,心中不禁暗赞这孩子的悟性千年仅见。只可惜此子面相坚毅、眉藏锋刃,那高耸的山根既代表着权重福厚,也意味着杀伐果决。此子若要修持慈悲佛理无疑极难,今日之事情权且就当结下一段善缘。
待萧云礼毕、并执意留下一滴无垢神泉作为对智空的赔礼后,就见殿内璀璨紫光凭空暴闪,转瞬后其中的少年已是无踪无影。老少三僧见此来去无影的奇事,却是除了玄相老方丈外都感震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