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名高官之所以对人人能看报的现象这么吃惊,是因为识文断字在大明朝实在是个非常了不得的事情。
大明朝可谓是天子与士大夫共治,在地方上,读书人实际上就是统治阶级的一员。哪怕是朝廷命官看到一个秀才,也要礼让三分。虽然这制度设计的初衷是利用浸淫在“忠孝”思想中的儒生稳固朱家皇室的统治,形成一个稳固的上层建筑。但在几百年的运转后,在地方上已经形成了读书识字等于个人能力和威望的传统。
识文断字,就能读书明理,就看得懂大明律,知道什么可为什么不可为。识文断字,就能看得懂官府告示甚至朝廷邸报,知道天下大事。
识字者的见识和能力,和文盲具有天壤之别。
更别提在天津、山东这样的地方,官府发行报纸,识字的人能直接阅读报纸。一旦能看懂报纸,什么朝廷要闻,津国公动向,最新的政策,乃至国内外形势甚至最新的商机和变化,就全部能知道了。
识字的人稍加培养,就是一个合格的军队军官或者官府吏员,在这个时代可谓是人才。整个范家庄基本都识字,那范家庄的实力会多么强大?
更令王承恩心惊的是,李植的读书人,都是有别于儒生的另一种读书人。
朱明皇室和儒生共天下,经过几百年的发展,这种共天下成为一个唯一的选择。但是在范家庄,李植的识字百姓却不谈仁孝。从这些完全未曾受过儒家思想洗脑的百姓中选拔人才管理国家,是李植拥有的一个新选项。
这是可能会改变一个政权性质的选项。
王承恩知道,李植在学校,报纸上反复宣传灌输的,则是“公德”。那么这些范家庄这些识字者组成的政府,将是一个公德政权?
一个人人识字,人人讲究公德的政权,人人以内耗为耻的政权,将拥有多么可怕的力量?
看着那些拿着报纸悠闲阅读的百姓,王承恩脸上阴晴不定,变了几次颜色。
李兴听到王承恩的询问,淡淡说道:“公公明鉴,经过十几年的努力,如今我范家庄的适龄儿童已经全部入读小学。针对成年人,我们有免费的扫盲班,目前范家庄成年男子识字率目前超过八成,即便是成年女子,识字率也有四成。”
王承恩冷哼了一声,问道:“扫盲班中,是否传授公德思想?”
李兴笑了笑,暗道这王承恩倒是个聪明人,一下子就看穿了大哥李植的意图。李植在范家庄和天津一边扫盲一边传授公德课,争取让每个识字者都有一定程度的公德意识。
“公公明鉴,扫盲班三分之一的课程是公德课,报纸上日日宣传的是公德,就连我天津和山东的政府,每天干的也是奖励有公德造福社会的人,惩治没有公德危害他人利益的奸人。”
“范家庄这些识字的百姓,如今可以说是天津、山东和东北三省的后备官吏。每个月大兄都在范家庄招募吏员,充实四省一镇的官府。”
王承恩吸了口气,摇了摇头,神情一时有些恍惚。
今日的李植,早非当初的吴下阿蒙矣。
有了这么多读过书的人,李植已经培养出一种和大明皇朝完全不同的文化,培养出一个和大明士绅完全不同的利益群体。如果说从前的李植只是一个高超的匠人,靠技术的先进而强大的话,如今的李植已经创造了一个力量澎湃的新式社会。
接下来哪怕李植什么都不做,这个内耗极小的公德社会都会不断向外发力。
曹变蛟和杨国柱对视了一眼,也有些触动。虽然二人没有王承恩所想的那么远,但是拥有这么多读书人的范家庄,其实力实在是令人心惊。
众人在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