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初二,山东济南府齐东县县衙内,齐东县的缙绅名士济济一堂,坐满了县衙二堂。
这些齐东县的大人物聚在一起,是商量如何抵挡“津国公法庭”。
如今山东只剩下《山东日报》一份报纸,李植可以轻松左右全省的舆论。这一段时间山东日报大肆宣传天津“津国公法庭”的好处,登载了无数“津国公法庭”的案例,详细阐述了天津在有法庭之前和之后的大变样,阐述了天津百姓从公正平等的社会秩序中得到的巨大实惠。
如今山东听报的百姓越来越多。到茶馆里听个报只花一两文钱,市民和农民都能承担得起。《三王日报》被捣毁后,《山东日报》的听众数量更是有了一次可观的增加。如今山东日报的影响力,可谓是深入山东的每一个角落。
《山东日报》如此受欢迎,又全力宣传“津国公法庭”,山东百姓们已经越来越期待“津国公法庭”的到来。《山东日报》趁热打铁,把“津国公法庭”在山东的安排都登了出来:
法庭在山东将每县设一个地方法庭,每府设一个中级法庭,在济南设一个高级法庭。山东日报介绍:如果在低等级法庭打完官司后觉得冤枉,还可以向上级法庭提出申诉,让上级法庭投入更多人力物力调查,给出更权威的宣判。
听报的百姓们一听到这架势,就知道这样的制度保证了个别法官无法徇私舞弊,就更明白津国公法庭的公平公正了,期待法庭开张的心情就更迫切。
地毯轰炸式的舆论宣传加上确实造福百姓的法庭制度,让津国公法庭的魅力摧枯拉朽。在不少州县,已经有被豪强欺压的百姓在偷偷搜集证据,就等津国公法庭入山东后去申冤了。
对于山东的文官们来说,这无疑是一个噩耗。
李贼不但要控制山东的舆论,还要争夺地方主官的司法权。如果地方主官没有了判定官司的权力,百姓一有纠纷就到津国公法庭上诉,以后谁还拿地方主官放在眼里?
是可忍孰不可忍。
不过李植兵强马壮,刚在济南砍了一百多办报文人,对抗李植实在有些凶险。山东的地方官们虽然愤怒,却是集体沉默。
在这万马齐暗的时候,齐东县县令王思永决定站出来。
王思永这个知县素有清廉的美名,做事严格遵守礼法素来仁义,不贪钱不好色,被山东士人称贤。王思永觉得李植抓不到自己什么把柄,别的地方官怕被《山东日报》抓把柄搞臭,王思永却一点不怕。
齐东县的县衙二堂里,王思永扫视了一眼缙绅名士们,抚须说道:“这次本令召集各位来,是要讨论《山东日报》所说的法庭一事。”
王思永话音未落,左首一个身穿潞绸圆领,头发花白的老叟猛地一柱拐杖,大声说道:“即便是县尊大人不找我们,我们也是要找县尊大人的。李植一个天津提督,凭什么到山东来办法庭?他一个津国公,难道还要管我山东的事?他眼里还有没有朝廷法度?”
他又柱了一下拐杖,说道:“李植想做的不是一个法庭,而是想把山东变成第二个天津。今日办报,明日法庭,后日就要对我们的免税田地收田赋了。李植加诸天津的那一套东西,恐怕要全部搬到山东来。”
说话的老叟是山前乡的韩举人,也是齐东县有名的人物,素有威望。在座的缙绅们听到韩举人说到田赋二字,都是脸上一沉。李植控制舆论,抢夺司法,这都可以忍。但如果李植最终要在山东向士绅收税,就无法忍了。
看天津的那些士绅被收取田赋后下场多惨?原先富庶繁华的家族,瞬间收入暴减人丁离散。极端一点的情况下,一些妻室子孙多的士绅不但再养不起下人,甚至一家人吃饱饭都成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