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华居 > 历史军事 > 血魂1937 > 第666章 :墨水战场

第666章 :墨水战场(2 / 3)

本在全国实施“文坛总动员”。绝大多数日本作家都以各种方式“笔征”,积极服务于日本侵华战争的需要。卢沟桥事变之后的第四天,日本首相近卫文麿迫不及待地召集各新闻通讯社的代表“恳谈”,要求他们全面“协力”日本的侵华战争。7月13日,近卫文麿又召集日本几家著名的杂志社———《中央公论》、《改造》、《日本评论》、《文艺春秋》———的代表,向他们提出配合战争的要求。8月24日,日本政府发布《国民精神总动员实施纲要》;9月25日负责战争宣传的“陆军情报委员会”升格为“内阁情报部”。至此日本的战时文学政策已经初具雏形,日本国内的报刊、广播等舆论工具也开足马力,向国民全面展开了规模浩大的战争宣传。

“七七事变”之后,日本一些文人、记者,以及“士兵作家”、随军僧侣等,纷纷携笔走上战场进行“笔征”,组成鲜为人知的“笔部队”。他们以笔为枪煽动“圣战”、美化战争,为侵华日军歌功颂德。与那些在战场上杀人不眨眼的日本鬼子兵朝夕相处的,还有一批日本文学家、记者、诗人等。

“笔部队”主要由随军记者、士兵作家和职业作家三部分组成。这些“笔部队”以各自不同的方式进行“笔征”,或为侵略战争摇旗呐喊,鼓吹侵略,美化战争;或一手操枪一手握笔,一边亲自参与屠杀,一边宣扬“圣战”和“武功”;或参加各种军国主义文化和文学组织,炮制“战争文学”……

“笔部队”的采访报道必须严格遵照军部的要求,从而完成“笔征”的使命。所以“笔部队”热衷于采访报道那些在日本已有知名度的士兵。友田恭助本名伴田五郎,1899年出生于东京,在应征之前是一位当红的话剧演员。在淞沪会战爆发后的第十天,友田恭助在进攻上海渡过吴淞口时中弹阵亡。《读卖新闻》随军记者真柄,冒着弹雨用摄影机在近距离拍下了友田恭助中弹倒下的过程,在日本国内播放后引起很大反响。

“笔部队”更是长篇累牍不惜笔墨地渲染日军的“英勇”与“无畏”。《东京****新闻》以“百人斩,大接战,勇壮向井、野田两少尉”、“百人斩,超纪录,向井106—野田105,两少尉延长战”为标题,刊登了这次骇人听闻的“百人斩杀人比赛”。此外还连续刊登该报随军记者浅海、光本、安田、铃木等4人,分别从江苏常州、丹阳、句容、南京发回的现场报道,详细报道了向井、野田两人在无锡横林镇,常州车站,丹阳奔牛镇、吕城镇、陵口镇,句容县城,南京紫金山等地刀劈百人的经过。这些报道不仅时间、地点明确,杀人过程及其数字清楚,而且还配发了图片!

这些表面上文质彬彬的“笔部队”与穷凶极恶的枪部队互相配合,上下呼应,双管齐下,相得益彰。枪部队在战场上源源不断地杀人,“笔部队”笔征四方,不停地煽动“爱国主义”,为枪部队喝彩打气。“笔部队”是日本侵华文学的炮制者,也是侵华战争的煽动者、鼓吹者,是所谓“思想战”、“宣传战”的主体,是日本对华进行文化侵略和渗透的主力,在侵华战争中起到了“枪部队”所不能替代的作用。

由此可见,和日本人的歹毒用心比较起来,黄浩然发动的这场宣传战充其量不过是一次“言论反击”!是以彼之道还施彼身!

要想答应这场阴暗面的较量,日本只能采用同样的宣传战反击回去!此时“笔部队”已经接到了东京的命令!

当然,仅仅是这样的一场宣传战还不足以让稻叶四郎师团长下达让部队停止前进的命令,最终让第6师团临时停下脚步的真正原因其实有两个,第一原因是第25集团军这支中国王牌突然出现在黄梅战场,使得第6师团感觉到了兵力不足,另外一个原因则是发生在独山镇的一场“意外”战斗。

最新小说: 洞房花烛夜,娘子奔向白月光 太监皇子 神话版隋唐演义 父皇,朕杀回来了! 她藏起孕肚,偏执霍少找疯 开局被女帝流放,我举兵造反你哭啥 无敌傻太子 大夏钦天监 质子无敌 开局被诛十族,我在朱棣头上作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