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时期北宋的工艺在中国历史是顶尖的,很多灿烂文明在这个时代诞生,例如印刷术,这些都是我们的骄傲。北宋的厉害技术大都是商业工艺,这与执政者一惯重文轻武的思想不无关系,由于端石砚与定瓷均不与铁器沾边,故不细述。
下面说到重点,唐朝的夏州,也就是宁夏境内,古西夏后来经营之地,自来贫瘠,可是这个地方却在西夏王朝时期有一种了不起的技术。
西夏在那个时候出产的剑是享誉天下的,宋钦宗曾“佩夏国宝剑”,后来将它赏赐给王伦,详见《宋史》卷371《王伦传》。文学家苏轼见此剑,“极欣赏”,并请晁补之为其作歌:“红妆拥坐花照酒,青萍拔鞘堂生风,螺旋铓锷波起脊,白蛟双挟三蛟龙,试人一缕立褫魄,戏客三招森动容。”(详见晁补之《鸡肋集》),说明这种剑不仅外表美观,而且犀利无比。
当时宋王朝戍守边疆的大臣都以从皇帝那里得到西夏剑作为最高规格的荣誉,那个时候一把好的西夏宝剑值一所大宅子也就是相当于现在的一栋独栋别墅的钱。
西夏的国土很多是沙漠,沙洲,戈壁,能种植的东西相当少,那是相当的贫瘠,当时有一句话叫:人不知稼穗,土无五毂。意思就是人没有经验不知道怎么种庄稼,土也根本种不出什么东西来。在当时,西夏人口只有大概只有五、六十万,军队只有15万人,而相对应辽朝有人口350万,宋朝更是有7000万,其军队人数更是数倍于夏,西夏地处腹地,历来东邻强悍的辽金北接蒙古,东有大宋,南有同样强悍的吐蕃,几个强大的帝国在长时间里拿这个小国家毫无办法,一个人口和版图皆显得那么势微的国家却能屹立189年,除了民族的坚强,更是与他们的军队有强大战斗力有关。
举例来说,西夏有一种最精锐的军队叫铁鹞子,是开国皇帝李元昊所创,这只军队在当时是让各国闻风丧胆的。铁鹞子是一只重装骑兵部队,《宋史·兵志》四记载:西夏“有平夏骑兵,谓之‘铁鹞子’者,百里而走,千里而期,最能倏往忽来,若电击云飞。每于平原驰骋之处遇敌,则多用铁鹞子以为冲冒奔突之兵”。有文献资料记载,铁鹞子刺斫不入,用钩索绞联,虽死马上不坠,乘善马、重甲、刺斫不入,用钩索绞联,虽死马上不坠。遇战则先出铁骑突阵,阵乱则冲击之;步兵挟骑以进。
也就是这种骑兵是人马用绳索捆在一起的,而且人和马都披着铠甲,这铠甲枪刺不破刀砍不入,遇到这样的军队很难对付,即使你刀法准把他们的脖子砍断他们人死了,但他身子和马绑在一起的,他不会倒下来,他的尸体还会骑着马还会继续往前冲,而马也披了这种刺斫不入的铠甲,你要杀死马又要费工夫,这**突入阵中很容易把己方阵型冲乱。
这些事情分明告诉我们,西夏军队的战斗力强很大原因是他们的装备好,用我的话来说,他们能一直坚挺的自信百分之三十凭的就是手中的宝剑和身上那刀枪不入的铠甲,不然就算西夏人再强悍,也不可能以一隅之地和少量军队在那个混乱的时代岿然不动。辽灭了,北宋亡了,凶恶的金人来了,可西夏还是西夏,你拿他没奈何。
我在书中说的说的天赐甲就把它假想成后来的西夏甲吧。
关于这块荒芜贫瘠的西夏土地能有这种工艺水准,我现在仍有些觉得不可思议。那时的西夏国和党项族就是一个颇为无奈流氓的形象,他们不懂得什么感恩,因为他们生活在贫瘠的土地,他们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在缺吃少喝的地方活下来。
他们的祖先党项族来自青藏高原,历经迁徙、流亡、然后被雇佣,然后到叛乱,最后才建国。西夏国建立以后也是利用宋辽等大国互相掣肘的关系巧妙斡旋,但西夏国从来算不上窝囊,他们能在与宋朝的军事对抗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