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632年春,晋公重耳以郗谷为中军将,自己亲率五万向南边的卫国而来。
之所以第一个选择卫国,并不是因为晋国有多么的痛恨卫国,而是因为在春秋时期晋国东南边的第一个国家就是卫国,过了卫国,下一个才是曹国,过了曹国继续往南边才是晋国要拯救的国家宋国。
与以往稳扎稳打不同的是这一次晋国是发动了举国之兵向着卫国而来了。好家伙,五万兵马?放在人口并不多的春秋时期,这些兵马不知道是那些小国家的多少倍呢?晋国一次性发兵如此之多,这说明了什么呢?
只能说明一件事情,那就是晋国是不打算放弃自己的盟国宋国了,为了宋国,也为了中原的霸权,晋国重耳打算与楚国一争高下了。
大军浩浩荡荡的向南而来,快到晋国与卫国边境的时候,晋公重耳却有些迟疑了,“诸位爱卿,多年来卫国与晋国之间并没有太多的瓜葛,现在我们直接带着大军出兵卫国是不是有些不太合适呢?”
当重耳问出这句话的时候,赵衰就知道他的心中有些迟疑了,为什么呢?那是因为重耳不想给自己找太多的敌人,虽然卫国现在也是楚国的朋友,但作为自己的近邻,又是姬姓国家,重耳还真不想采取武力打压的形式让卫国跟随自己,毕竟那样做下去真有些强人所难。再说了在自己流浪的过程中,卫国虽然没有收留自己,但当时的卫国国君的所作所为并不是十分的让自己讨厌。
“若君上不愿意用武力的形式来解决,那我们就直接向卫国提出借道的要求,要求卫国借道给我们,让我们出击曹国,这样也可以试探一下卫国的态度。”赵衰看出了重耳的为难,于是建议道。
重耳听罢,默默的点头道:“就依你之言,派人前往卫国借道。”
赵衰的建议似乎是正和了重耳的意思,虽然此时的重耳并不想通过的武力的形式让卫国归顺自己,但如果卫国不知趣,甚至是不理解晋国的意思,执意不借道给晋国,哼哼---,那就是不要怪晋国不客气了。
卫国都城朝歌。
即位不久的卫国国君姬郑早就魂飞胆破了,“怎么办,这可怎么办啊?重耳这一次分明是要来灭卫国的,都怪当年的我君父没有好好招待人家重耳,这下惹下大祸了吧!”
晋国打算借道卫国的消息已经传到了这里,让原本就很担心的卫国更是雪上加霜了。
虽然晋国的使臣说的很清楚只仅仅是借道,但是在卫国看来可就不是那样了,因为不是很遥远之前晋国就曾经借道虞国讨伐虢国的,最后在回来的路上,顺便把虢国给灭了。
前车之鉴还在,卫国能借道给晋国吗?所以此时的卫国国君姬郑急的跟热锅上的蚂蚁一样,因为他也害怕啊!这万一晋国再借着借道的机会把卫国给灭了啊恩么办呢?
大臣元喧见状道:“君上莫要担心,既然晋国带兵前来借道了,我们借给他就是了。”
“胡说---,晋国这只仅仅是为了借道吗?当年虞国公就是因为相信了晋国的借道之词,最后才被灭国的。现在寡人岂能相信晋国借道的鬼话,你以为寡人还是当年的虞国公吗?寡人有那么蠢吗?寡人绝对不能借道给晋国。”卫公姬郑一串连珠炮似得的问话把元喧给问住了。
他也只仅仅是一句建议的话罢了,值得君上那样质问吗?
但是面临国家生死存亡,元喧就是生气,也只好隐忍下来,“君上,当年的虞国公是因为太相信晋国才导致的亡国,今天的我们则不然,我们从一开始就不相信晋国,即便是答应晋国,也要做好一切防备,随时防备着晋国不就行了吗?毕竟人家晋国可是带着五万大军来的,就算是我们不想借道给晋国,难道我们还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