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甲机车头的四周都有6毫米厚的装甲板保护,加上本身的钢铁结构就组成了最原始的“间隙式装甲”,对来袭的机枪子弹完全“免疫”。
林俊爬到驾驶室看了一下,感觉这里和《铁道游击队》里看到过的火车头差不多。
“这是苏维埃现有的功率最大的机车头,可以保证重装甲列车最高60公里的时速。如果必要,短时间超负荷运行可以达到70公里的极限速度。但是一般都让它保持在40到50公里每小时的速度。”刚才林俊问了它的时速问题,而车长的回答让他非常满意。
在机车头后面的是一节装有两个T-28坦克炮塔的车厢,相比车头的那个,它的设计要保守的多,外形基本就是个长方体。虽然这节车厢只有两个炮塔,但每边的机枪射击窗口有三个,而且还在顶部的位置加装了一座双联装DT机枪架——这应该是防空用的,当然也可以对地射击,但这样站在车厢特制吊篮里的射手就比较容易出现伤亡,在对地面目标的战斗中一般不怎么干,而且每边的三挺马克沁加上炮塔里的并列机枪火力也足够了,根本就不需要冒这个险。而这节车厢后面的就是指挥车厢,它其实就是一节运兵车厢改造的,而且还保留着部分装载步兵的能力。再往后就是两节防空车厢,接着防空车厢的是两节各有两个“巨大”炮塔的火力支援车厢,连在它们后面的是三节运兵车厢。
林俊在下了机车头后就上了那接装了两个T-28坦克炮塔的装甲车厢,感觉里面的设备和前面那节差不多,就没有做过多的停留,直接穿过去到了指挥车厢。
这里有差不多三分之二的位置是为指挥系统服务的,设有电台和车内通话系统的指挥处理中心,还有一张大的地图桌,上方还有一个大的装甲指挥塔,人可以顺着梯子爬到上面,壁板上还挂着列宁和斯大林的照片。而留下的三分之一还固定着床铺,都是三层的“鸽子笼”,旁边的步枪固定架子上有几只步枪,但数量明显比床少。车厢每边还是有一挺马克沁。
“果然重装!”林俊想。连指挥车厢都有“重火力”,你说不是重装是什么?!
“安德烈同志,这里就是全车的指挥中心,也是我在车上的家,每节车厢还有自己独自的指挥员,但总体的指令都是在这里发出的。”别克里耶夫指着一个下铺说:“这就是我的床了。”
“别克里耶夫,你的行政级别是什么?”
“按着老的规定,我是营级,铁道装甲列车的车长级别一般相对来说比步兵高半级。”
“我记得从你的级别来说你该有自己单独的床铺,怎么睡和战士一样的铺位?”
“车里的空间有限,就将就了,而且其他军官也和我一样,都是这样。”
林俊知道,在苏军里可没有“官兵平等”的概念,行政级别的区分是非常严格的,像这位营级指挥员在列车上至少要有一张自己的单层床。这位“平易近人”的大尉在这方面就博得了林俊的好感:这样的军官不多。
林俊赞赏的拍了拍别克里耶夫的肩膀,“不错!”
“走,再到后面看看。”林俊说了就走。
出了指挥车厢就有些“空旷”的感觉,因为后面的两节防空车厢都是半敞开式的,两边有齐腰高的装甲护栏,第一节装的是三部四联装马克沁机枪高射架,而后面的那节装的是两挺最新式四联装14.5毫米大口径高射机枪(看过《这里的黎明静悄悄》的朋友应该记得它的样子。)。而两节防空车厢的左右护栏装甲板都是可以随时放下的,这样方便进行对地面目标的打击。而现在正有些战士在为这两节车厢安装活动支架,看来在行军的时候可以在上面整个用篷布盖起来。
林俊还注意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