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俊为什么要将“P51”的研制任务交给米高扬和格列维奇,而不是其它几个设计局?因为他们两人的设计集团已经是苏联高速歼击机设计的绝对权威。
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在于苏德将要爆发的战争的特点,那是一种目前基本所有人都没有想到的特点:现在欧洲战场的空战基本都发生在中高空,全世界都在关注研究。如果是米格1参加那样的空战,无论对手是德国、法国、意大利还是英国皇家空军,米格1都是无敌的存在,它的高空性能目前可以不吹牛的说天下无敌!
问题是苏联和德国相遇会出现个特色十分鲜明的情况——双方在地面上的钢铁碰撞的激烈程度估计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希望后无来者),两边很快都会将夺取中低空制空权和支援地面作战做为第一要务,这样米格1突出的高空性能将英雄无用武之地。
这对于米格绝对不是什么好消息,历史上也是如此:卫国战争爆发后不久,当时的米格3就停产(另一个原因是伊尔—2的发动机和米格3使用的一样,结果是供不应求,权衡之下米格只能让位于“黑色死神”。),米高扬和格列维奇虽然在后几年的时间里研制了几种新的高空战斗机,但基本没投入量产,那几年对于米高扬两个来说基本就是经验积累阶段,只不过世界航空很快就进入了喷气时代。
如果现在单看米格1和P51的外形,就能发现两种战斗机在气动外形上有很多的相似之处,一样的长鼻子,因为它们都是成功的高速战斗机。如果单凭高速性能设计来说,米格1还在P51之上,因为米格1的发动机功率显然不如将来的“莫林”65,而早期的P51速度也不如米格1。
基于这几点原因,林俊将图纸交由米高扬两人应该是正确的,至少能在现有条件下获得一种性能过得去的远航程护航战斗机,不然没有战斗机护航的战略轰炸机群会变成“汉斯们”增加个人战绩的最大礼物。
关于发动机的问题林俊一点也不担心,由于他对于AM-35系列发动机重要性的了解,现在制造它的工厂都已经增加到3家,型号也已经从A发展到了D,特别是还在试验阶段的AM-35D,功率都已经达到了惊人的1550马力,还使用了涡轮增压技术,要是装在“P51”上,完全能让它成为一种性能全面的万能战斗机。
图纸不过是制造武器的第一步,而这一大叠图纸最大的作用不在于“P51“的外形,而在P51的内部结构——米格1和P51的内部构造天差地别,设计思路有非常大的差别,像米格1的内部承力结构就是个木头笼子。
、、、、、
当天林俊就和安德卢普夫、波雷宁到了301厂,将图纸交给米高扬和格列维奇。在初步看了图纸后,格列维奇发出由衷的惊叹:“元帅同志,您完全可以成为一名优秀的飞机设计师!”
“呵呵,图纸有很多地方估计需要修改,这完全依据的是我个人的凭空想象。修改就一切按照我们的实际情况来,不要一味的追求高性能。米高扬同志、格列维奇同志,这件事就交给你们了。”
“三个月,三个月后我们就能拿出样机。”
米高扬很有信心:三个月,这就是临战的苏维埃速度!
原本还想去波利卡尔波夫那转转,但时间已经是下午5点,想到这几天妻子在莫斯科内务部直属医院一直没回来,就想着去看看,明天可以再去波利卡尔波夫那视察。
三人分道扬镳,林俊吩咐列昂诺夫开车去医院。
武金斯卡娅是三天前接到加里宁的电话,加里宁在询问了一通林俊的恢复情况后问她是不是能去内务部医院参加一个外伤会诊,当时林俊在边上,就支持妻子去,他知道这样的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