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轮密集的炮击,如同三次有节奏的钢铁风暴,席卷了横亘在眼前的德军工事,钢铁战神用自己的方式向法西斯展示了苏维埃的怒吼!这会红军阵地就是最前沿也距离炮击区域超过150米,但士兵们实实在在感受到了集群炮击的恐怖力量!大地在颤抖,被炸起的泥土和建筑碎片甚至飞到了一两百米之外,不时有哪个不走运的红军战士被砸到——碎砖虽然砸不死人,但被砸的皮肉伤那是免不了的。幸好大部分人都戴着钢盔,还不至于头破血流。
但这似乎只是前奏,当身后几公里外的炮兵们开始听不清炮击指令时,散射开始(这是作者父亲在对越自卫反击战的实际经验:大口径炮兵进行密集火力压制,最多能进行三轮相对整齐的齐射,然后就是按照各炮组自己的速度和火炮的最大承受能力,进行密集的散射。而那时,每连、每营的指令员指挥炮击的“发射红旗”只是机械式的按照固定节奏举起放下,可以说没一个炮班去理会他,因为这时谁都听不见、也看不清:无烟火药不是没烟,几轮齐射后就是一片雾蒙蒙,晴天更要命,地面的灰尘能让阵地灰土遮天!没打过仗、实际参与过的朋友无法感受那种感觉,现在的“计划完善”的演习也不可能感觉到,根本不是一个强度,因为战争中的炮击根本不是齐射、齐射、齐射……而是齐射、齐射、玩命射、射、射……!),剧烈的爆炸似乎永无止境、横扫一切!
士兵们尽量压低自己的身体,缩小被砖头误伤的几率:阵地里147师的战士们实实在在的被炮击的巨大威力所震撼,士兵们从未见过这样规模的炮击,每一次较近距离的爆炸都会让小伙子们心悸一下,握抢的手拽的更紧了!
相对于步兵147师的指战员,两个突击工兵营的士兵们虽然也是一样窝着身子注视前方,但要自然的多:很多士兵甚至在炮击开始后互相传递着分发香烟,各自美美的抽上一根。指挥员们也不去制止士兵抽烟,反而也拿出香烟抽两口。
这就是打过仗和没打过仗的部队之间的区别——你就是在军队里呆的时间最长,没打过仗?那在战斗中你照样只能算是新兵蛋子!这点丝毫不容置疑!布列斯特要塞的保卫者门早就见识过这样的炮击,小意思了,该干嘛干嘛,抓经时间还能抽根烟,反正炮击会持续15分钟。
但也不要轻视了147师的指战员,他们很快就在密集的爆炸声中适应了什么是战斗——一会之后,士兵们砰砰乱跳的心脏开始平静下来,握抢的手也不再因为抓的太紧而手指发白。
相对于士兵们的“从容”,各级指挥员要相对紧张和注意力集中些,密切注视着前方的炮击情况,准备发动步兵冲锋的那一刻向四周的士兵下达命令。
19点10分,突击工兵一营的两个尖刀排从两翼突出掩体,开始向德军阵地靠拢。士兵们并没有遭到德军反击——这边都要窝着身子,对面挨炮弹的法西斯的惨样可想而知。
19点15分,切特恰巴科夫就在炮击开始延伸的那一刻,在战壕里站起身发出呐喊:“小伙子们!为了苏维埃,前进!”
士兵们在几分钟前就已丢掉烟头,密切注视着各连长、排长,因为除了爆炸声外什么也听不明白,只能看指挥员的行动。随着各级指挥员的动作,士兵们以突击小组为单位,跃出掩体战壕,潮水般冲向德军阵地!
快速跑过开阔区,只遭到少数抵抗,立刻被密集的火力淹没下去!抵达第一道街垒的士兵立刻建立临时防线,而第二批士兵在他们的掩护下继续向前发展——这时,没有被炮击炸碎的德军开始猛烈射击!
子弹呼啸而过,钻进眼前泥土里的子弹扑扑声听着让人牙都发酸,头顶的尖啸更是刺激着战士们的神经!
“火箭筒!火箭筒!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