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207年,淮河东岸有三个南北排列的村庄,分别是前郑公、后郑公和后店村。
当时,有郑姓人家在此耕种生活,此地西邻淮河,北靠砺阜山,依山傍水,山清水秀。
其东南田野广阔,是天然的风水宝地。
东汉顺帝永建二年七月初五,名扬海内外的经学大师郑玄郑康成就诞生在隶属于高密的这块风水宝地上。
郑家祖上曾经显赫过,其远祖名叫郑国,字子徒,是孔子的弟子,其后世封为朐山侯。
郑玄的八世祖郑崇,字子游。为高密大族,西汉哀帝时官至尚书仆射,《汉书》中亦有其传。
郑崇为人刚直不阿,很受哀帝的信任和重用,常与宦官、幸臣董贤等作斗争,后来遭佞臣诬陷,惨死狱中。
之后,郑氏家族日趋败落。
到了郑玄出生时,他的祖父郑明、父亲郑瑾就已经潦倒到以务农为生了。
郑玄天资聪明,自幼喜好读书。
其父看在眼里,很是欣慰。于是,倾其所有支持他求学。
他从小就学习书数之学,到八九岁时就精通了加减乘除的算术。不但一般的大人比不过他,即便是读书人,不专门学习书数者也赶不上他。
到了十二、三岁,他已能诵读和讲述《诗》、《书》、《礼记》、《易》、《春秋》这些儒家“五经”了。
同时,他还喜欢钻研天文学,并掌握了“占候”、“风角”、“隐术”等一些以气象、风向的变化而推测吉凶的方术。
郑玄自少年时就确立了学习经学的志向,终日沉湎于书卷中,一心向学,孜孜以求。
他不尚虚荣,天性务实,有一件小事很能说明这个问题。十一、二岁的时候,他曾随母亲到外祖家做客,当时客人很多,在座的十多位客人都衣着华美,打扮得焕然一新,一个个言语清爽,夸夸其谈,显得很有地位和派头。唯独衣着朴素的郑玄默默地坐在一旁,似乎身份和才学都赶不上人家。其母见状,感到面上无光,便暗地督促他出头露面,显露点才华,展现点智慧和神气。郑玄却不以为然,他对母亲说,这些庸俗的场面“非我所志,不在所愿也”。
席间,外祖父来到孩子们中间,问他们都读过什么书、习过什么艺。
孩子们大多说,“习武”,有的还当堂演示起来。
只有郑玄沉着地答:“读《左氏春秋》,演《九章算术》”。
外祖父听后一愣,随即出题测验:“小园荷塘藕芽生,日长一寸露峥嵘。屈指一满三十日,夜来蓦然起秋风。去水六寸吹折断,新蕊斜垂染水红。茎蕊之间八寸整,荷塘深浅谁知情?”
在其他孩子冥思苦想尚不知如何解答之时,郑玄已脱口对曰:“一尺四寸。”
外公惊喜地连连夸赞:“神童、神童……”。
郑玄在如饥似渴的学习和实践中,不但迅速地成长起来,而且还用其过人的睿智帮助乡邻解决了不少困难。
有一天中午,一村人要刨倒一棵四周都住着人家的参天大树打造家具。
为提防树倒下后砸坏邻居房屋,便请来一个有学问的高人,帮助估量估量此树的高度,好确定一下放倒大树的具体方位。
那个“高人”绕树一圈儿,叹曰:“度树之高,其难不若量天乎?”
围观众人都笑了:“‘量天’,那不得用‘量天尺’!可是咱上哪去找根能量天的尺子呢?”
这时?,郑玄刚好和一群孩子放学路过。他灵机一动,走上前大声说:“我有‘量天尺’!”
村人都知道,郑玄岁数虽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