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暂时没有了疑惑的华雄当即告辞离开,打算回去好好揣摩一下以自身的武道罡气炼合气血之力凝聚血肉舍利子的方法。
“嗯,去吧!”董卓点了点头说道。
之后的三天董卓就待着大帐内不出去了。
第四天清晨,董卓刚刚起来,华雄就来报说是李儒和吕布派人来接他了。
“走吧!”看着眼前气息凝练了不少的华雄,董卓点了点头说道。
半刻钟之后,就来到洛阳城门口的董卓在李儒和吕布的接引下,朝着自己的丞相府使去。
路上,巨大的车厢内,董卓和李儒安坐着。
“已经都处理完了。”看着身上又多了几分冷厉之色的李儒,董卓幽幽的说道。
“是的,相国,已经都处理了,现在洛阳城内已经实行了军管制度,好在西凉军因为之前的事情,已经知道了制度的执行对他们的好处,因此现在的洛阳城没有出现一点点的混乱。”李儒点了点头汇报道。
“嗯。”董卓点了点头说道:“大汉朝的制度还是不错的,只是执行的人坏了,再好的制度也没用。”
“那些小子们虽然大字都不识几个,但脑子又不蠢,明明白白的职务工作给他们讲清楚了,有什么是做不了的,又不是制定什么天下大计。”
“是。”李儒恭敬的应到。心中也对董卓这一想法佩服不已。
想当初刚刚得知董卓要清理掉世家大族的人而后让西凉军的军士官(从底层的伍长、什长开始)去代替那些世家大族的官员维持洛阳城的运转,李儒其实心中是完全不看好的。
毕竟说到底他李儒也是正统的士子,那怕是寒门的,那也是士人的一员,作为一个有文化的士人,自然是不大看得起那些大字也不认识的莽汉了。
那怕李儒因为常年厮混西凉军的关系,对那些武力强或者军阵指挥能力强的人才另眼相看。
但那并不代表李儒就真的对底层的西凉士卒和底层军官有多少看重,或许让他们打仗,李儒能放心,但去当文官那不是说笑吗?
因此李儒一开始虽然遵守了董卓的命令,但同时他也已经做好了洛阳大乱而派大军直接镇压的准备。
只不过之后的现实真切的告诉了李儒,他的准备是多余的。
被西凉军的军士接管后的洛阳,不光没有出现大乱,甚至连小混乱也没有出现,而在各方面没有问题的同时,反而各各官衙的办事效率提升了一大截。
对此李儒从第二天就在思考为什么会有这种事情出现,从前都是读书的世家士人在管理百姓,运行制度。
包括李儒自己也认为没有这些世家士人的帮助,根本不可能管理好这些职务和百姓。
但如今现实却告诉李儒等见证了这一切的人,这事其实并不是一定非要士人不可的。
那些大字不识的汉子,只要教导一下,其实也能干。
一开始包括李儒等人都因为这点而开始怀疑人生,怀疑自己读书的意义何在?
直到后来,李儒费尽心思的去观察去揣摩后才知道了问题的关键,其实就是在人身上。
朝廷的制度一贯都是从上到下的去执行的,通俗来讲就是上面下命令,下面的人执行。
那么那里才是发命令的最上面呢?
自然是朝廷的皇帝和三公九卿了。
而官员无论大小,其实总得来说就三个权利,一是制定计划发布命令的决断权,二是具体事务的执行权利,以及连带着的实际监督权。
因为封建帝王独裁的问题和仙道势力伟力的问题,在强势的帝王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