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用刺刀就不用子弹的“武士道精神”——当然了,究其原因其实就是省下点钢铁,造点战舰之类更有用的大家伙。
于是这一用轻机枪了,弹药保障就成了问题。具体还包括两个方面:其一,是弹药的数量问题,也就是说要确保够用;其二,是弹药的型号问题,即要确保通用。而通用,又是确保弹药保障的根本要求。步枪和机枪使用同一种枪弹,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战斗中弹药保障的方便性。
听到这里就忍不住为日本陆军这这种萌芽阶段的家族武器射击思想叫一声好了,远在大洋彼岸又彼岸的德国在阿卡多的主导下才真正走上了注意武器家族化通用化发展的道路,由此也诞生了一批通用性非常高的武器装备。
比如说德国的豹式坦克的大部分零件就可以和虎式坦克的通用,这也让德国在坦克生产线上占尽了便宜。不过即便是二十一世纪的美国通用战斗机项目,也没有做到零件完全通用这个宏伟的夙愿——不要怀疑,是的,这一次,萌萌的日本陆军高官们又走在世界的前列了,他们提了一个萌萌的要求。
日本陆军考虑了一线步兵在战斗中使用弹药的方便性问题。要求这一型即将编入一线步兵战斗编制的自动武器,应使用与步枪一样的供弹具。也就是说,机枪要使用步枪用5发装的弹夹供弹。如此一来,步兵就实现了供弹具通用,不仅可以进一步提高弹药保障的方便性,而且也简化了工厂生产特别是弹药包装方面的环节,整箱日本6。5mm步枪弹,都是把枪弹装在一个弹夹5发子弹的弹夹上一同存放,几乎没有散弹包装的,这样在战场上一开箱子弹就能直接供步枪和轻机枪同时使用。
就是在强调步、机枪弹药通用的同时,还强调步、机枪供弹具通用,步、机枪同弹药、同供弹具,打开一箱弹药,步枪手可以直接使用,机枪手也可以直接使用;战斗中,可以把步枪手的枪弹收集起来供机枪使用;机枪坏了,或为了节省弹药,可以把剩下的枪弹分给步枪手使用。
听起来是不是高大上?听上去是不是万分美好?当然这么玩最后还能玩(设计)出来的东西,也不得不佩服日本枪支设计者们的强大包容心了。不过如此兼顾的最终结果,就是这款产品的“用户体验”实在是太差了。
现如今的社会,产品都要强调一句用户体验,说明一款产品用户在使用过程中的感受,是非常重要的。作为一种武器来说,使用它们的用户就是士兵,而武器的用户体验如果差的话,那么士兵就只能用生命来控诉了。
这种有日本特色的轻机枪对于气象环境的变化十分敏感,最开始的时候,是在中国东北地区低温严寒的条件下使用的可靠性很差,前线在忍无可忍的情况下提出了改进意见,于是生产厂家采取了把油壶装在装弹机旁边,随时为机件和枪弹涂油的办法来保持可靠性的办法。
显然这种临时的补救办法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其可靠性差的问题,后来在东南亚地区高温高湿的条件下使用的可靠性变得更差,甚至连油壶也无济于事了。在前线机枪手的报告中,大正十一式轻机枪只有在不冷不热、不干不湿的季节,并且在精心擦拭保养以及战斗烈度柔和的理想条件下,故障率才会相对低一些——这使用条件是不是听着很耳熟?其实三十年后的美国航天局的大力神运载火箭说明书上,也是这么建议的。
这也就不难解释这种日本发明的武器为什么口碑会如此之差了,以至于中国军队缴获了这种轻机枪之后,都很少自己留着使用了。因为按照中国军队当时的素质,能使用这种机枪的人还真不多。
可怜的日本陆军,就在海滩的几个简易的机枪阵地上,架设起了这种故障不断的机枪,准备抵抗美国人的进攻了。其实作为指挥官的安腾将军根本就没想过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