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或者只有很少的土地,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成为日本农村中阶级对立的一个尖锐对比。日本地主向农民征收地租,采用最落后的实物地租形式。不论丰年或歉收,农民要把全年收获的一半甚至3/4向地主缴租。由于地租高昂,加上生产技术落后,日本农民通常只能向地主租入小块土地进行耕种。其结果是日本农业生产力得不到发展,广大农民群众不能不长期挣扎于饥饿线上
这种残酷的剥削在城市工业中也同样根深蒂固地存在着,例如:在工厂里还保留有实物工资和以劳役偿还债务的制度;对女工和童工的残酷剥削,更是资本家降低成本、获取高额利润的主要手段。尤其残酷的是在工业中广泛地采用奴役性的包工制。
这种包工制的办法就是资本家在农村里招募穷苦人家的子女,把他们带到矿山或工厂里做苦工,按照契约先付给招募来的人的父母一点钱,以后再从他们的工资中扣除。包工制下的工人等于是资本家的奴隶。在他们的宿舍周围,像牢狱一样砌起高墙,门口经年不断地有门岗把守着。工人们不能外出,父母写来的信也要被资本家拆阅。在宿舍里面,平均每人只有一张席子的睡处,并把日班和夜班工人编在一组,轮流睡觉。包来的工人在这种牢狱般的宿舍里,最多只能勉强生活5年。根据1919年纺织企业的调查,有70%的女工由于生病而离开了,20%逃跑了。
明治维新以来,日本工人阶级同压迫他们的剥削者间进行的斗争愈来愈激烈。1897年,片山潜创立了职工会筹备联盟,以后组织了五金工人、司机、印刷工人和工会。日本工人阶级的工会运动在片山潜的领导下开始发展。与此同时,日本农民也自发地组织起佃农农会,展开了减低租佃的斗争。
日俄战争后,日本国内的阶级矛盾更加尖锐起来。为了扼杀日益高涨的工农运动,1910年日本政府捏造了所谓暗杀天皇的“大逆事件”,逮捕了大批社会主义者和无政府主义者,并处死了上百人。
在残酷的镇压中,高层权贵们的气焰更加高涨,更加恣意地对劳动人民进行剥削。就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的情况来说,日本工人阶级的劳动时间普遍地长达12至14小时,甚至达到16小时,但工资收入却极端菲薄。1918年日本女工平均日工资只有4角8分,男工也不过9角2分;当时每升米的价格却为5角3分。甚至连极少的工资也不全额发给工人,工资中的一部分还常被各种罚金吞没了去。例如1914—1918年在纺织部门的工资中,罚金就占去了20%到50%。
农民的痛苦情况比工人还要多些。占有小片土地的农民不但要负担占收入30%以上的重税,而且还要受资本家“剪刀差”(用高价的工业成品,交换廉价的农产品和原料)的剥削,因而不断失去土地,不得不流亡到城市或变为地主的佃户。至于向地主租赁土地的广大农民受的剥削更重,境况自然更为艰难。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末期,日本农民啃树皮、吃草根已经不是新闻了,卖儿鬻女的更是到处可见。
因此在一战进行的期间,日本就爆发了一次规模浩大的“米骚动”。起因就是1919年6月,日本宣布增加向欧洲和非洲派军,消息传出后,米价就开始飞涨了。5月份的米每升的价格是1角6分,到了6月5日就涨到了3角8分,随后天天都在涨价,到了6月11日,米价涨到了每升5角5分。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是日本经济结构,因为日本的经济是高度发展的资本主义和封建制度残余的结合。一方面由于资本主义工业的发展,对粮食和其他农产品的需求不断增加;另一面却因为国内保持封建的土地所有制,剥削的苛酷、土地的零碎分割、技术的落后等等,使农业无法供给城市工业以充分的粮食和原料。再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