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华居 > 历史军事 > 大世争锋 > 第836章 【两种人】

第836章 【两种人】(1 / 5)

看似一个荒谬的建议,但是在大人物的嘴中说出来,顿时成了一个可以达到的可能,目标,甚至是超越常人思维的方向。

王庚眼神发直,嘴角干涩,心情如同梅雨天的天空很惆怅中看不到任何一点的阳光,都感觉自己已经裂开成了两个人,两个截然不同的人。一个是漫步在欧洲乡间,一眼望去,是无边无际的农田,点缀其中的是看上去略显笨拙的乡间小屋;或是佛罗伦萨这样的大城市,手上放着的是但丁的诗集,看着人来人往的路人,还有那些斑驳的恢弘建筑,心中愤慨的想要大喊大叫:“这个腐朽的世界,让灵魂都堕落了。”然后一口吞下大杯的玛克白兰地,加入到狂欢的人群之中。

可一个方面呢?

他似乎穿梭在索姆河的英军阵地的坑道里,是炸弹留下的硝烟味,是烧焦尸体的糊臭味,还有坑道里一张张惊慌失措的脸,惊恐的看着坑道口的一点亮光……

文人相轻,自己人都不得天天窝里斗,更不要说他们看不起的武人了。

至于文人看清武人,其中给一个原因就是武人升迁快,不过大部分文人却不会这么说,武人粗鄙是一个最好的解释。

读书少,坏习惯多。

至于文人之中,崇尚武功的,大部分都不被认可。

并不是每一个在军中的文人,都能有王阳明那样的功绩的。明朝时候的王阳明,也就是王守仁,那是一个妖孽般的存在。是继宋朝的朱熹之后,儒家第四位圣人,是要被膜拜的对象。

当年喜欢兵事的正德皇帝,听说了宁王叛乱,在京城那个高兴啊!立刻下诏,御驾亲征,可算逮着机会了。幻想着指挥千军万马的正德皇帝,前脚刚刚走出京城的大门。报信的就来了,宁王被剿灭了。这口气一下子堵在了胸口,就差没把王阳明革职查办了。

可没办法,人家是立大功了。平叛大功,搁在哪朝哪代都得封爵。

立德、立功、立言。

王阳明的心学是影响了明清两代四百多年的重要学术,连章炳麟都还在研究。实际上,民国时期,研究‘心学’的专家学者。不在少数。但这些人要是站在余姚王家人面前,甭管多大的名气,都要矮一截。没办法,谁让王阳明是王鸿荣的祖宗呢?

即便作为王家唯一继承人的王学谦,他目不识丁,投身军旅,也会被人吹捧。

而稍微有点成绩,就会被放大了说,这是王家的学术渊源,文治武功的传承。用一句通俗的话来说,祖宗显灵了。

所以,王学谦的成就大一点,胡适等人都是没反应,甚至还认为是理所当然的,家族底蕴放在那里呢?

可是王庚呢?

本属于文人圈子的一员,民国时代属于人文的社会活动,不外乎,在报纸上写一些文章,胆子大一点的。可以抨击社会,甚至影射政府,只要不怕坐牢。要是没胆子,也有没胆子的玩法。说一些似是而非的话,引起争论事端,成就名声。再其次就是写一些美文,诗词什么的,属于孤芳自赏的一类人。最不济的,也能写鸳鸯蝴蝶派的言情小说。用来赚取懵懂少女无知的眼泪。

可王庚呢?为了仕途发达,好好的文人不当,去当兵了。这是彻底的堕落,自古军人和文人阶层都是两个对立的阵营,胡适能给他好脸色看已经是不错了。

还有一个原因就是,胡适不记得他邀请过王庚。

这样说来,王庚是听到消息,自己溜达来的。虽说,欧美同学会不是什么组织,只不过是一个大家能够喝喝茶,说说话的地方,但是一群知识分子里,突然多了一个军官,总让人心里膈应。

见王庚和王学谦说话,虽然两人是一个姓,都姓王,但五

最新小说: 大夏钦天监 她藏起孕肚,偏执霍少找疯 太监皇子 开局被诛十族,我在朱棣头上作死 质子无敌 开局被女帝流放,我举兵造反你哭啥 无敌傻太子 神话版隋唐演义 父皇,朕杀回来了! 洞房花烛夜,娘子奔向白月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