劲的把住舵轮,“这种纯帆船,手感总觉得有点不对。”
说着话,李华梅又爬上了后艉楼,手里提了个箱子,这个箱子的个头和体积还不小。
“这是我的全套仪器。”说着她打开。
箱子里是几件仪器、书和成卷海图。
“还有几件东西在杭州号上,都是固定式的,没必要拿来。”
陈海阳饶有兴趣的看着她拿出来第一件东西。这个东西体积还挺大,是用青铜制造的,它的半径大约0.6米,青铜铸造,中间镂空。在象限仪外圆侧面刻着角度,最小刻度为0.25度。在圆心部位装有两个铜环,用来悬挂,圆心位置垂下一根细细的丝线,线端坠着一个铅球。在象限仪的一条直边上镶着两个铜块,上面有两个直径约5毫米的圆孔,可以用眼睛透过这两个圆孔对星星定位。
“这个就是象限仪了。”李华梅解释道,“又有人叫它海洋星盘的。”
“等等,我记得象限仪不是这样的。”陈海阳越看越觉得这东西和他当年在舰艇学院念书的时候看到的象限仪的图案不同。
“这个就是象限仪,”李华梅说,接着她明白了,“你说的应该是英国象限仪。”说着她拿出了里外一件仪器,尺寸要小得多,也是青铜制造的,和六分仪有些类似。
“这个明明是背照准仪啊!”陈海阳拍了下大腿,想起了教科书的上标准名称。
“背照准仪?这我可不知道。大家都叫它英国象限仪。不过这个的确好用,精度高。”
英国象限仪。陈海阳想这还真是直观――这是英国航海家约翰.戴维斯发明的。
“星盘现在看不了,晚上再给你示范好了,先看象限仪。”
陈海阳关照学生:“你们都仔细看着李教官的操作!”
“这是要我当教头呀。”李华梅咯咯的笑了,“我就献丑啦。”说着她把背照准仪举了起来。
背照准仪之所以叫“背”,主要是区别于在它之前的使用的直角照准仪。两者的使用方法类似,区别是一个要直接观察太阳,一个则正好相反,要背对太阳。
操作的时候,观测者背对太阳,通过大弧角器上的照准器和小弧角器上的照准器上的窄缝瞄准地平线。通过估算设定投影照准器,调节照准器直到上边的阴影落于窄缝的上边。同时可看到地平线。两个弧角器上的读数相加就是顶距。再通过公式的计算就能知道具体的纬度了。这个仪器的因为大圆弧被对角划分,即使很小的角度也能精确的读出。使得纬度计算的精确度有了很大的提高。
李华梅直接操作了一遍,又让海军学员们一个个的逐一操作,让他们分别计算出纬度。这些孩子虽然多数海上人家出身,但是几乎全不识字,更不用说数学了。靠着国民学校的恶补才把知识补起来,自然计算起来慢的很了。几个人又量又算,交上来的答案和李华梅测出来的数字差得还相当大。
陈海阳看了一遍几个学生的计算,有人明显是计算错误,观测数字和计算过程没有问题。看来学生的悟性总还算可以。毕竟在此前的岸上教学中,他们已经把诸如:地球、经纬度、时差和基本的地理天文知识教授灌输给了学生。否则光讲纬度的概念就能把人急死。
“他们知道经纬度?”李华梅有些吃惊。在大明几乎没人懂这个概念,甚至每天在海上讨生活的人也不知道,也没兴趣知道――中国的古代航海另有一套体系。
陈海阳有些奇怪,经纬度概念不是航海中最基本的概念么:“都教过他们,不然怎么航海?”
李华梅有些感慨:“在大明懂什么叫经纬度的我看不超过十个人。”心里起了疑窦。这些澳洲人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