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佛山镇可以设置一个大型兵站,物资的集散中心。他思索着,利用它的地理优势,既可以大规模的采购军需物资:大米、杂粮、牲畜、水果、布匹……又能够将补给方便的分发出去。
他的脑筋转得飞快,采购来得物资中的一部分可以直接在佛山进行加工,另一部分转运到香港去加工。收购来得稻谷,在兵站的粮秣厂里舂成糙米储存,在向部队补给前再舂成精米发放。按照陈思根提出的营养学理论,现在伏波军已经不再吃糙米了。原因是糙米需要更多的时间来烹煮,浪费燃料,而且糙米难以消化,需要较多的咀嚼才能充分吸收。在战场上显然不可能有太长的时间来煮饭和吃饭。
除去粮食之外,蔬菜也可以在佛山就地采购加工,加工成干菜和咸菜来供应部队――如果运输的时间不超过72小时的话,干脆直接运输新鲜蔬菜给前线部队。
至于肉类、禽蛋乃至糖果,洪璜楠都有就地利用当地原料进行制造的设想。特别是肉类,有了快捷方便的水上补给系统,甚至可以不必考虑腌腊食品了。他可以发挥他在美食上的特长,制作一些保存期较长的菜肴供应给前线的士兵们。
画完示意图,洪璜楠回到办公桌前。五更鸡已经开始散发出一股诱人的香气。他端起秘书送来得茶喝了一口,打开了刚送来得文件夹,里面是元老院的造船工业为广东攻略新设计建造的几种内河船舶的线图。
广东本身并不缺少内河船只,仅仅在广州至珠江口的江面上,常年停泊的各种内河和河海混用船只至少也有三四千条。除去渔船、花艇之类的小船,大多数都可以用来装货载人。虽然载货量不大,但是船只的吃水也够浅,基本上可以满足在东江、西江和北江各干支流航行的需求。本地的沿海商船也不少,直接征用费不了多少事。
但是洪璜楠对这些船都不甚满意:这些船只清一色都是帆船不说,货舱也不太适应联勤部门广泛使用的各种标准包装箱。虽然暂时需要大量利用这些船只进行运输,但是还是要建立一支自己的骨干运输船队。
在洪璜楠的考虑中,这些专门的船只不但应该是机动化的,还要有一定的防护力。特别是要防御河岸上进行纵火攻击。这是有经验教训的:在珠江口突入战役中,海兵队广泛使用了各种缴获的木船,战斗中的船只损失主要是由敌人的纵火性武器造成的,所以这些船只均不考虑使用风帆。
他一开始把注意力放在现有的海军船只上,特别是机动三发艇。这些小艇吃水较浅,装有小型的蒸汽机,是理想的浅水船只。此外,621型明轮拖船也是非常合适的内河船只。情报人员汇报说621型轮可以毫无困难的航行到梧州,甚至还可以再向上游航行,直抵南宁。
使用621型拖轮拖带驳船,即可以大量的运输物资和人员。洪璜楠心目中的“水上补给纵列”大致就是以此为蓝本的。不过这还不够。
对于三江的主航道来说,621轮的“补给纵列”大致可以畅通无阻,但是到了上游某些地段和许多支流,621轮就嫌太大了。因而还需要吃水更浅的“小火轮”来执行运输和拖带工作。这类小火轮一直到80年代还活跃在中国的许多江河上。
除了运输船只,为了保护航运安全,清剿水匪;作战中为登陆部队提供火力支援,威慑沿岸村落,还必须装备有小型的内河炮艇。
这些要求混在一起,就成为造船厂诸位元老的课题了,鉴于施建涛的主动请缨,该项目就由他具体负责,至于设计师,自然是请“中央船舶设计院”唯一的主任设计师钟子衡负责了。
经过军务总管庭和企划院的协调,船只的设计工作在临高进行,整船建造安排在香港进行。发动机、火炮之类的自然还是要从临高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