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上的攻击机群,在起飞之前就被分配好了任务,每个人手中都有一个不一样的无线电频率,机上挂载着的宝石路激光制导炸弹,也早就已经设置好勒照射激光的编码。
在听到了无线电之中传来的指令之后,攻击机群就启动了机翼上挂载着的航弹,导引头追踪着目标上反射出来的编码激光,自动纠正着飞行的航线,最终准确的落到目标上。
虽然投掷的都是标准的180KG航弹,不过从上万米的高空投下,在重力加速度的作用下不断加速之后,这些半穿甲航弹能够轻易击穿一米以上的混凝土结构。
绝大多数的永固工事,其实也不过才半米左右的顶盖,根本承受不住这样的打击,纷纷被从天而降的航弹击穿,然后就是航弹上的战斗部,在延时引信的作用下炸开。
在战巫女联队的配合之下,第六陆航旅一天的时间之内,就连续出动了三百多个架次,投掷了四千多枚标准航弹,一个又一个的火力点,就这样毫无还手之力的,被从天而降的正义之锤砸得粉碎。
不过这还不是结束,白天的轰炸针对的都是那些一眼就能看到的工事,新加坡要塞在英国人手中经营了这么多年,总归还是有着很多的隐蔽工事的,而且还有一些加固的特别厉害,标准航弹无法撼动的工事存在。
所以到了夜深人静的时刻,空军出动了整整一个轰炸机联队,挂着八百多枚1800KG的重型航弹,再次光临了新加坡要塞的上空,通过红外夜视仪的观察,再次发动了毁灭性的打击。
这是只有在红外夜视设备成熟可靠之后,才能实行的一种有效的夜间打击方式,入夜之后随着气温的降低,作为背景的地面和山石等物体,就会自然而然的冷却下来。
只有坑道的出入口位置,才会因为人员的密集活动,一直不自觉的向着外满散发热量,特别是电台等设备密集的指挥部附近,因为大量设备运行中的自然散热,这样的热源会更加明显和突出。
所以只要到了气温很低的半夜,用红外夜视仪观察这些地方,就能很容易看到和背景格格不入,红外特征异常明显的目标,接下来只要对着这些地方投掷航弹,就能轻易摧毁大量的目标。
这种战术被称为夜间打地鼠,海湾战争期间的美国空军,就出动了大量的F111轰炸机,挂着红外吊舱执行过这样的任务,摧毁了大量白天隐蔽的非常好的目标。
新加坡要塞作为第一个尝到这种战术的目标,无数的重型航弹从天而降,不断地命中各个工事和坑道的出入口和通风口等位置,将这些地方炸的坍塌下去,或者穿透到工事内部炸开。
只用了一昼夜的功夫,英国人花了几十年时间,修建起来的这个要塞群,就被炸的七零八落的,等第二天第⑨摩步师的工兵营,开始架设机械浮桥的时候,根本就没炮台可以正常开火了。
虽然他们还剩下一些拖曳式的火炮,不过经过一整夜休整,精神抖擞的第六陆航旅,今天全员都挂了90MM火箭巢,在天空之中不断地盘旋,只要发现地上有动静,冲下来就是一顿火箭弹。
明帝国的战巫女联队,全员第一波冲了过来,英国人的魔导装甲技术落后,只好把所有战姬都派上前线去,利用人数优势勉强拦截住,所以根本没有功夫跑过来防空。
因为采用了大量预制件,模块化的浮桥搭建起来非常容易,只用了一个上午的时间就架通了,接着就是一轮劈头盖脸的火箭炮齐射,先压制住了登陆场附近,最后才是步兵顺着浮桥冲过来。
英国人虽然技术装备已经损失了很多,不过普通步兵倒是因为没蹲在一起,损失还不算特别的严重,很快就进入了阵地,操起李恩菲尔德步枪,开始对着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