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是福尔摩斯,当然由英国人来饰演了……”李旭就驴下坡的说了起来。
来找卡梅隆,自然是讨论《福尔摩斯在2015》的筹备了,编剧们的剧本终于还是在李旭这里过了。
但是要说他满意,那是不可能的,尽管他很认真的指点,但BUG依然还有不少。
一来,之前说过,这个年代的人去仔细想象30年后社会的生活甚至犯罪,还要加上许多细节,几乎是不可能的;二来,他对剧本的要求太过完美,总想让人挑不出刺来,所以才一直通不过。
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卡梅隆再也忍受不了为止。
“没有没有BUG的故事,要让观众沉浸在电影当中,不止一种方式,电影是光影的艺术!”他差点咆哮起来,“还有镜头还有画面还有配乐等等等等!”
然后李旭恍然大悟,一拳砸在手心里:“对哦!”
卡梅隆差点把鼻子气歪,您也算制作过不少电影的人了,居然连这一点都没注意到,脑子里到底在想什么啊!
这个不能怪李旭,所谓灯下黑,就是指的这种情况,过于关注一件事,从而忽略了别的东西,哪怕这东西很明显。
的确,故事很重要,好故事尤其重要,但电影之所以能吸引观众,让他们掏钱买票进场,绝对不仅仅只是因为故事。
最简单的例子,《独立日》第一部,仅仅只看故事,肯定漏洞百出,一个计算机病毒就可以让外星人的电脑失效这一点,就已经被嘲笑了几十年。
然而,即使如此,当年看过的观众们,在几十年后谈到这部电影,吐槽电脑病毒的同时,也会记得白宫被轰爆的画面,也会记得威尔?史密斯的那句“欢迎来到地球”,以及总统的独立日演讲。
电影的魅力绝对不仅仅局限在一个好故事上面,任何结果都是各种因素交织在一起形成的,只不过有些因素的比重大,而有些因素的比重小。
再举一个例子,30年后的大陆,电影圈群魔乱舞,各种烂片层出不穷,原因么,很多人——尤其是电影人——都说是因为观众喜欢看烂片造成的。
而且还有理有据,比如,智能手机的普及和网络的发展,再加上经济发展的成功导致人均消费水平提高,于是几亿素质不高的普通人进入网络,成为资本的追逐的目标。
他们不在乎烂片,他们只追逐自己想要的东西,比如某个明星的脸蛋什么,又舍得掏钱,自然而然,资本就会选择讨好他们,一批批的制造着他们需要的烂片。
毕竟,资本为了200%的利润可以践踏一切法律,而最初上网的那些高素质的有品位的,或者说从小白进化到老白的网民,抱歉,你是小众,你不在资本的考虑范围内。
所以,除非哪天绝大多数观众们不再为烂片埋单,集体抵制烂片,中国电影才有救。
听起来似乎挺像那么回事的,资本的尿性,大陆接受过系统教育的人们都是清楚的。
然而,如果是这样的花,那么问题来了,普通人素质不高,喜欢看烂片的原因在哪里呢?
其二,观众的审美水准不高,喜欢看烂片,就是你导演、制作人拍烂片的理由吗?
的确,资本肯定希望用最小的成本换取最大的利润,但是作为有理想有道德,对环境痛心疾首的电影人,难道不应该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坚持自己的信念,不以票房高低为胜负,肩负起教化的责任吗?
还是说,以文化人自居的,充满优越感的,俯视观众的他们,实际上还是染满铜臭的逐利者呢?
连资本家也TM有那么几个有良心的——虽然比例小得可怜就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