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去在捉鱼,有的穿着长筒胶鞋,有的与李默两个弟弟一样,直接赤着脚。
李默抱着九月,九月说:“哥哥,我老远老远就看到你大车车。”
“九月眼睛好使。”
李默走近。
还有一滩水没有抽干尽,里面有许多鱼在跳动,多是常见的淡水鱼,白鲢,胖头(花鲢、鳙鱼),青鲲(青鱼),白鲲(草鱼),鲤鱼,鲫鱼,小参鱼,还有少数鳊鱼,李默还从鱼桶里看到几条大黄鳝,一些大虾子与昂公鱼。
看样子收获不小。
李默打呼了几声。
李广龙在大沟下面大声说:“小默子,你有了出息,也不能忘记回家啊。”
李默也不解释,只是嘿然一笑。
他又扭头看着远方,近处是一块块油菜田与小麦田。
这里是圩心(圩心,一般圩区为了防止被淹,最早的村庄都在高处或圩埂边上,所以圩心包含了另一层意思,是指离村庄远比较偏静的所在),只有农田,没有其他。
南边就是他出资兴修的纵贯全圩的马路,眼下车子还是比较少,多是那种老式的机动三轮车,偶尔才会看到一辆卡车或客运汽车经过。至于轿车,没有上面领导下来,几乎是看不到了。
但在离各个村庄近的地方,能看到许多蔬菜大棚。
因为电视代购风波,李默心中多少憋着一口气,当时修的虽是纵贯全圩的马路,没有修路路通,但就是这样,与蔬菜大棚合在一起,也给柳叶圩带来了巨大的变化。
于是出现了越来越多的楼房。
包括李庄,除了李大富家没有过儿子外,余下的几户人家也修建了楼房。
李默整整将这个时间提前了十年,然后出现了两种情况,一是欠债,虽然蔬菜大棚替大家带来了许多额外的收入,可是大伙手中的积累太少了。在八十年代初,大多数与李广平家一样,几乎是一无所有的。虽然挣了一些钱,但平时婚嫁丧娶,生老病死,都需要花不少钱。挣得越多,花的越多,就像李广平一家,一年行情往费,就得好几万块钱。当然,平常人家不可能花费这么多了,但也要花一两千块钱。
所以大多数人家盖了楼房后,都会欠下一些债务。
二是更加拼命,如今在农村盖一栋楼房,仍不比在城里买房子花费更少,那么为了挣钱,只好拼命地多种大棚蔬菜,甚至像李义家一家,让儿子外出打工,来获取更多的额外收入。
于是大棚蔬菜面积越来越多,以至临近各村庄的周边,都是一片片塑料薄膜在闪着光芒。
李默对家乡的支持力度不够,不过也算是支持了,至少让大伙缓了近十年时间。若是没有他,像李默前世,在九十年代十年时间内,柳叶圩的农民是为建设一栋小楼房在努力着。好不容易缓过一口气,潮流又变了,想要儿子能娶到老婆,必须在各城镇买房子……若是没有良好的副业,以农民的收入,想在各城镇买房子,那是不可能办到的事。于是一个个在外面想办法,外面的钱也不是好挣的……某种程度上,人们越来越势利,但在这个势利的背后,是大环境推动的结果。看似生活条件越来越好,可实际上,也确实活得越来越累。
李叔在脱西服鞋子,李默奇怪地问:“李叔,你要做什么?”
“下去帮忙。”
“冷啊。”
“老板,冷什么,我以前在东北当兵,那才叫冷。”
李默懂了,都闲得蛋痛,特别是李叔,恐怕还是第一次看到这场面,想凑一个热闹。
李叔将裤角高高地卷起,眼下淤泥不多,大多数地方只有薄薄的一层,但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