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我不是这个意思,”约翰逊立即否认。
若是让他从两本书中只准挑选一本,他毫不犹豫,会选第三本,但没有让他选择,为什么两本不统统吃下来?
李默胃口好,甚至都不怕吃撑破肚皮,想多吃一点东西,矮脚鸡图书公司更不怕吃撑着。
李默听后松了一口气,毕竟《雪国列车》,他只看了一部电影,没有任何书籍做参考,甚至连原著的漫画都没有看到过。他也省怕被自己改编后弄砸了。
“李默,你将来一定是一个思想家。”
“也不是啊,就是我在国内看看,然后又到了你们美国看看,又听到了其他一些国家的情况,心中产生的一些灵感。”
“你这本书是指你们国家……”
“约翰逊,你想错了,别的不说,你也来我们国家看到过了,只的穷的,哪来的富的?”
这就是李默最大的倚仗,若是再过十年,正好两国交恶,国内贫富分化渐渐明显起来,又多少沾了一些权贵经济,弄不好就成了影射。
在84年,是有一部分人先富了,可富得有限,遍地都是穷人,包括大多数领导干部,生活也就那样,顶多百姓贫困,他们温饱,百姓温饱,他们略有些小康,好不到哪儿。
“我懂了,你是指苏联?”
“也不是。”
戈尔巴乔夫还没上台,但从安德罗波夫、切尔年科时代就开始改革经济,可他们与中国一样,迈的步子不大,国内暂时还没有出什么大漏子。
当然,苏联的底子厚,不改便罢,一改,也出现了贫富分化,已经比现在的中国更严重了。
但现在,仍不代表着什么,就是严重缺乏轻工业产品,在东北边境,有一些胆大的人,已经开始做倒爷了,规模不大,数量也很少。
“你看。”李默打开书稿的扉页,上面有四段文字,两面文字是简短的汉语,两段文字是他翻译的英文。
第一段:
——圣人知心术之患,见蔽塞之祸,故无欲无恶,无始无终,无近无远,无博无浅,无古无今,兼陈万物而中县衡焉,是故众异不得相蔽以乱其伦也。《荀子·解蔽篇》
第二段:
不得中行而与之,必也狂狷乎,狂者进取,狷者有所不为也。《论语·子路》。
第一段译成白话文则是,圣人知道思想方法偏颇的危害,看到了蔽塞的坏处,因此不特别喜欢某一样东西,也不特别憎恶某一样东西,不过分强调开始,也不过分强调结局,不偏重远近,不追究博大与浅薄,不泥古也不博今,这样才能做到总览万物进行比较分析,从中找出一个正确的标准衡量,也不会被各种事物的差异蒙蔽扰乱了对事物的认识。
第二段比较简单,性狂者急于进取,性狷者不作为,各流于一偏。必须调和二者便得中行……这个中行便是春秋儒学中的三分,后人称为中庸,《中庸》也有一些类似的思想,不过是孔子后人整理的,有些散乱,也没有将话说清楚,直接导致后来的中庸整变了味道。
什么叫中庸呢?
并不难理解,说通俗一点,刚刚好、适度、因时制宜、分寸、恩威并用、刚柔相济……等等,都属于中庸,非是叫人装平庸。
这些先秦文字,李默也不能做到直译,大约地将意思翻译出来,还顺带着用英语解释了一下他所理解的中庸。
不过约翰逊是西方人,让他看孔子与荀子的东东……尽管李默已经翻译出来,他也有些傻了。
“这样解释吧,人是群体动物,必须有人带头。”
约翰逊点头,别看美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