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千骑拥高牙。乘醉听萧鼓,吟赏烟霞。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词中的钱塘又名杭州。
北宋咸平五年,大词人柳永进京考试途经杭州,见此地风光秀丽,富饶丰奢,遂滞留于此,终日沉醉听歌。
而后又作了这《望海潮》,写尽了江南的繁华形胜。
此词一处,便广为传诵。如烟的柳树,如画的桥梁,还有划船在西湖上采菱清唱的江南少女,引无数风流人物心生向往。
后来这诗传到金国,大金国主完颜亮颇有几分才气,他看了这词,欣然有慕于三秋桂子,十里荷花之胜景,遂起投鞭渡江之心,并作诗明志:
万里车书尽混同,
江南岂有别疆封?
提兵百万西湖上,
立马吴山第一峰。
隔年便合兵百万南下。
此事见于北宋儒士罗大经的《鹤林玉露》内,罗大经将金朝攻伐北宋归咎于这词,虽有夸大之嫌,但北宋杭州之繁盛也由此可见一斑。
其实自隋朝杨素凿通江南运河以来,杭州作为从江苏至杭州绵延数百里的运河点起点,繁华已可预见。
到了南宋建炎三年,杭州升为临安府,并作为陪都,城垣因此大事扩展,外城南跨吴山,北截武林门,右连西湖,左靠钱塘江,并设城门一十三座,城外引入钱塘江水开凿出宽达百米的护城河,气势端的宏伟无比。
随着南宋朝廷南迁的还有北方的大量人口。至咸淳年间,杭州的居民已增至一百余万,实为当时世上最繁华的城市。
后忽必烈即汗位,于崖山一战灭南宋,并在此之前定都燕京,称大都,杭州失去了往昔之鼎盛,但依旧十分繁华,与大都一南一北,成为大元帝国最重要的两个城池。
元顺帝至正一十年,秋
杭州城内,行人熙熙攘攘,街道两旁摊贩云集,远处青楼内丝竹管弦之声不绝于耳,王孙贵族斜倚在露天望台的金丝软榻上,眯着醉醺醺的眼睛把酒临风,放浪形骸。
如果不是城外还聚集着数以万计无家可归的流民,当为一副盛世繁华的景象。
这些流民来自中原大地的各个角落。
近年来大元帝国天灾人祸不断,中原各地大大小小的农民起义多达百起,加之黄河决堤,流离失所的流民多达百万。
杭州城作为南方最繁华的城池,自然有很多流民前来避难,只是这些流民逃到城内没有营生手段,除了乞讨,便是偷窃,因此在一个月前,官府便不再允许难民进城。
“小兔崽子,又来偷吃东西,看我今天不打断你的狗腿!”知味楼内响起一声咆哮,一个邋遢少年怀里塞着一个油布袋连滚带爬的从里面跑出来,随后一个掌柜打扮的中年男子也追了出来。
这中年男子正是知味楼的钱掌柜,他身材矮胖,肚子肥圆,没跑出几步就已经气喘吁吁,如何追得上那少年。
“砸死你这兔崽子。”钱掌柜见那少年越跑越远,自己已是追不上,便将手上的木棍奋力扔过去,木棍正中邋遢少年头顶,那少年吃痛一个踉跄差点摔倒,但很快就恢复平衡一溜烟跑远了,只留下一声臭骂远远传来:“姓钱的,我操你祖宗!”
邋遢少年一口气跑了两条街,跑进了城北的一条小巷。
“怎么样,收获如何?”小巷里早有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