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光还说,“就是里边的虾太小了,还没咱家门前小溪里的虾大。”
宁熹光惊喜了一瞬,“咱家门前小溪里还有虾?”
“有啊,大姐你不知道?”
她当真不知道,因为她早就不去小溪边了。毕竟家里多了两口水缸,元帅大人每天都把水填满,她洗漱和洗衣都是在家里,已经很少去溪边溜达了。
这会儿听明光一说,宁熹光就激动,“溪里的虾个大么?”
“反正比咱们吃的这个大。”
这找的什么比对对象?
咱们吃的是虾皮,溪里的应该是河虾,肯定比虾皮个大。
看来,她可以考虑下下午没事儿时去溪边寻摸寻摸了。
指不定就找出点大个的虾或螃蟹了呢。
指不定就找出点大个的虾,螃蟹或是蛤蜊了呢。
下午傅斯言去上工,三个小的也跟着去了。
种红薯之前要要翻地,前边翻过去,后边就有妇人种上发芽的红薯块。
类似月光、明光这样半大不小的孩子,这时候可有大作用了,他们可以跑腿“运苗”。
小孩子本来脚程就快,又有工分在前边吊着,个顶个赛跑似得来回托运红薯块,一会儿不待歇息的。
小幺就太小了,可这么小的孩子也有活干,他们可以在大人们将地块翻过一遍后,将里边大点的石块捡出来。虽然是很小的一件事,却也让这些小家伙们忙的不得了,个顶个汗流浃背的,脸上也花猫似得,还累的直喘气,看着还真有几分干活的架势。
宁熹光之前割麦打麦的时候就没上工,现在也被勒令在家。她有了空闲,下午就拎着个水桶在小溪边寻摸开了。
别说,仔细找起来,这小溪里的东西是真不少。
最起码,宁熹光已经在她的精神力范围内,看见了成群结队的河虾,个还不小,量也多,足够做好几个菜了。
除了河虾外,还有螃蟹,就是螃蟹就小多了。不说和现代社会的大闸蟹没法比,就是和普通的河蟹比起来,也小的很,远没有小幺的手掌大,那这就没有吃的必要了。
不过,倒是可以记住这些螃蟹生长的地方,等到九月再过来寻摸。那时候这些螃蟹就长肥了,且也到了喝菊花酒吃螃蟹的时节,桌上摆几个螃蟹,也能应应景不是。
宁熹光还看见不少蛤蜊,还有鲤鱼,水蛇,鲫鱼,田螺。
真是不仔细看不知道,原来经过几个月的生长,溪流里竟然多出了这么多生物,可该他们一饱口福了。
宁熹光确认了精神力范围没并没有人在,干脆就发动精神力,捉了一条肥胖的鲫鱼,一条鲤鱼,一条黄鳝,另外还捡了不少蛤蜊、田螺和河虾。
等把想要的东西都取了一些,宁熹光一看木桶都满了,这才心满意足的回家。
鲫鱼、鲤鱼和黄鳝放在木桶里先养着。
蛤蜊和田螺分开倒在木盆里。她往木盆里加了不少水,又滴了些花生油进去,然后搅拌。
滴花生油并搅拌,是为了使花生油均匀的飘在水面上,在水层上面形成一层薄膜。这薄膜能隔绝空气,水里的蛤蜊和田螺不能呼吸,很快就会把泥沙吐出来。
当然吐沙是需要时间的,最早明儿这田螺和蛤蜊才能吃,宁熹光把这几样东西都安置好了,这才又取出那些河虾。
河虾她不准备养,准备晚上就吃,可现在天色还早,这会儿就把虾线挑了,把虾须和虾脚剪了,这虾就不新鲜了,还得再等等。
这会儿没事儿干,想起早先承诺给小幺做凉糕,宁熹光就想动手。可是做凉糕的要求也多,而她现在一没有容易凝固食材的白凉粉,也没有盛放凉糕的磨具,还没有冰箱可以使做好的凉糕凝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