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出春满阁的那一个时间段。
李循在旁绘声绘色给二人描述了一番昨夜路遇府学教授的事,只听的二人冷汗直冒,暗自庆幸赵彦几人够意思,若是被那祝教授给逮到,后果真是不堪设想。
几人梳洗一番后在客栈大堂聚齐,随后又打发小二去买了些早点,接着便坐在堂中开始大快朵颐。
刘、钱、李三人中,除了李循有所保留外,另外两个人昨夜喝的酒确实不少,此时早已是饥肠辘辘,此时吃到一半,刘景突然一拍桌子,压低声音说道:“钱兄,昨夜你我二人做下那般事,怕是那祝教授必然已将我二人的声音记下,日后若是见到这位祝教授,你我还需做些掩饰才行。”
“是极,是极,刘兄思虑甚是周详。”钱良才闻言忙点了点头。
眼见二人颇有些惊弓之鸟的样子,赵彦心头不禁暗笑,随后也与李循、张文渊附和了二人几句。
饭后刘景与钱良才回屋去补觉,赵彦回屋看书,李循则与张文渊在大堂中坐着聊些诗词歌赋的东西。
及到午时的时候,赵彦揉了揉发酸的眼睛,正要叫小二沏些茶水来的时候,张文渊敲门走了进来。
“赵兄,方才我与李兄在楼下碰到同住此间客栈的应试士子,听其所说,午后在聚华酒楼有一场文会,只要是真定府内的读书人都可以参加,我方才与刘兄、钱兄说过了,他二人也都有意去见识一番,不知赵兄是否同往?”
赵彦在深州的时候也参加过几次文会,其内容不过是吟诗作赋、谈论学问,规模不大,互促互进的氛围倒是不错,是以他对这文会也不反感,想到留在客栈中也是死读书,还不如去看看,说不定能有所得呢,便一口答应了下来。
文士饮酒赋诗或切磋学问的聚会称为文会,为了表明文会主题,一般都会被冠以名称,比如眼下在这聚华酒楼举办的古城诗会,名称中有诗,其主题必然以诗为主,其他学问为辅。
聚华酒楼高只有二层,外观装饰看起来却是颇为大气,也不知此时是不是已经被召开文会的人包下了,进出之人竟然都是些看起来文质彬彬的读书人。
这文会场面看起来很大,赵彦几人步入酒楼之后,见一楼大厅已然坐满了人,只得继续往二楼走,哪知刚走上楼梯就被人拦住了。
来人年纪与刘景几人相当,一副读书人打扮,上来对几人问道:“几位兄台请了,不知可否持有请札?”
刘景奇道:“这文会不是并无限制么?怎还要请札?”
青年书生笑道:“若是在这一楼大厅中自是不需请札,这二楼却是须得在士林中有些名气方才能上。此乃是文会发起者康公子的意思,在下也只是前来帮忙而已,几位还请不要为难在下。”
李循闻言道:“这位兄台,若是要上去,不知除了请札外,可有其他办法?”
“这个嘛”青年书生沉吟道:“请札只发给府城本地士林中的才俊,至于各地州县中的名士俊贤,因不知其此时是否在府城,是以并未送去请札,若是各州县中的俊贤闻名而来,也是可以上去的。”
李循瞟了一眼赵彦,随即问道:“各州县中的县试案首可算俊贤?不知又该如何证明身份?”
一楼大厅中,除了这名青年书生外,尚有多人负责接待,故而这名书生也不着急,颇有耐心的答道:“参与此次文会之人,多是来应府试的读书人,县试案首自然算做俊贤,只需以考引相证即可。”
李循转首对赵彦笑道:“赵贤弟,这考引不知你是否随身携带?”
考引便是府试准考证,若是丢了想要补办并不容易,所以为了安全,赵彦都是随身带着,闻言拿出来递给那青年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