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华居 > 都市言情 > 顾道长生 > 第七百八十一章 前人打架后人遭殃

第七百八十一章 前人打架后人遭殃(1 / 2)

帛和,三国时人。

少时入地肺山(今终南山),师事董奉,受授行气服术法,后入西城山,事王君,得大道秘诀。视壁三年,得见《太清神丹方》、《三皇天文》、《太清中经》诸书。

帛和在洛阳创立了帛家道,后来又传到江南。

不过由于他的名声极大,有不少人假托帛和之名在北方传教,一度规模不小。后来帛家道逐渐势衰,一部分消失,一部分并入上清派。

所以帛家道真假难辨,向来十分混乱。有典籍称“帛家道又名俗神祷,即奉祀俗神,以煞生血食为祀,修炼方术有炼丹服气、召劾厌胜等。”

单论帛家道,还不至让张守阳和晁空图震惊,关键是背后的脉络。

此事说来话长:

汉顺帝时,张道陵和两位弟子王长、赵升,创立了大名鼎鼎的天师道。张道陵划二十四治,设二十四祭酒管理,祭酒下面是鬼吏、奸令、鬼卒,还设立三会日,作为天师教徒的宗教活动日。

同时规定,天师必由张氏嫡系子孙传承。

张道陵飞升后,天师由其子张衡继承,张衡死后,由张鲁继承。

张鲁资质愚钝,修道不行,玩政治却有一手。他先杀同为天师道领袖的张修,后改革机构,使得****,在汉中统治了近三十年。

后来三国大乱,征战不休。

张鲁死后,其有七子十女,但都没有老爹的威望,所以天师道群龙无首,小首领各自为政,传统废弛,连道官都可以私相授受。

这种混乱一直持续到西晋建立,乃至司马睿南逃建立东晋。当时北方被少数民族统治,天师道也分为了南北两派。

北魏鲜卑拓拔氏入主北方后,为了巩固统治,加强汉化,对天师道十分重视。有个道人叫寇谦之,在皇帝支持下对天师道进行根本性的改革。

首先,入教不再缴纳米粮。其次就是道官的世袭和私授,改为道官也需要考察审验。

更主要的是,寇谦之主张去“三张”化,即废除张道陵、张衡、张鲁的一些道规,在北方影响极大,信众千万。

所以历史上,将寇谦之住持的道统称为新天师道,或北天师道。甚至北魏的皇帝即位时,都会去他们的道坛接受封命。

再说南方。

南迁的天师道也到了刘宋王朝的支持,领袖叫陆静修,跟寇谦之一时瑜亮。

陆静修也对天师道进行了改革,严禁道官私授,恢复了张鲁时期按级晋升的规定。还严令信徒每年三会日的最后一天,都必须到本师治所登记;同时,制定了一套完善的道教戒律和法事仪事,一直影响到现在。

像现在的法事科仪,基本都是从那时诞生的。

陆静修住持的天师道,被称为南天师道。南北的核心区别,便是北方去“三张”化,南方维护“三张”正统,但改正了一些错误规制。

所以两者从根子上就是死仇。

再后来,寇谦之和陆静修羽化飞升,世间再次陷入战乱。杨坚统一全国后,南北天师道经过一百多年的分割,终于归一,延续到唐中后期,又被龙虎宗替代。

原来的天师道张天师,变成了龙虎山张天师,也就是现在的规格制度。

南北天师道,在当时冠绝道门,依附者无数。帛家道,便是其中之一。

他们称自己为新道,称寇谦之为天师,称陆静修和“三张”为旧道,争斗不休,当然也非常仇视重新归于张家的龙虎山天师道。

道院,内厅。

你一言我一语的,将事情彻底梳理清楚后,众人总算明白了来龙去脉。

难怪对方要对张守阳下手,因为他是龙虎山嫡传,还是个神仙,一旦晋升地仙,必然划为旧道那方。

最新小说: 天灾养家日常 是心动惹的祸 万人迷女主的前夫们 心动后遗症 和豪门哥哥在恋综爆红了 [综英美]我,丰饶令使,不能毕业 男主总想和我贴贴[穿书] 她和她的怪物先生[人外] 群穿赛博,正派就剩我了? 大唐食客升职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