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原世界的历史记载,达芬奇创作这幅作品的时间是1494年。
由于各种原因,他将作品画在了墙壁上,而《最后的晚餐》当年由于制作过程的先天不足,整个壁画在达芬奇还在世的时候就开始剥离。
所以到后来不知道被后世的画家重复修补了多少次?哪一笔才是达芬奇的真迹,恐怕已经很难寻觅。
而且,这幅画经历过几次炮轰事件,多亏当时的人们把这面墙前后上下用了好几层沙袋完全遮挡住,才有幸保存了下来。
所以,毫不夸张的说,达芬奇的《最后的晚餐》这个作品,事实上就根本没有真正的存在过。
因为在创作过程中就开始被损坏,然后又被后世的画家补修过,请问这还能算是达芬奇的作品吗?
即便如此,这幅作品,在之前的那个世界中来说,也依旧代表着艺术的最巅峰。
然而,现在,俞豪将它呈现在了世人眼前。
利用达芬奇生前的记忆,运用相同的画法,将它展现于世。
这不是一幅彻底的油画作品,因为达芬奇在创作中,曾使用过不少其他材料。
比如灰泥、石膏粉、油漆等等。
但1494年的灰泥、石膏粉以及油漆等,又和现在的不一样,所以俞豪画出来之后,其中肯定会有差别。
最主要的是,他根本就没有将作品画完。
这是一副未完成的作品。
画中有十三个人,坐在长长的餐桌前,上面放着一些盘子与食物。
十三个人表情各异,栩栩如生。
有愤怒,有震惊,有激动,有紧张……
如果没有看过《最后的晚餐》的人可能觉得这已经很完美了,但是,由于昨天比赛时间的限定,俞豪漏了一部分东西。
那就是背景。
此时在场所有人看到的背景是一片模糊,看起来好像是为了突出人物,实际上是因为时间不足而没有去刻画。
其实,达芬奇在描绘背景时,展现出了很强的透视感,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俞豪在讲话时,自然不会说达芬奇的创作历史,因为现在这个世界上已经没有这位伟大的艺术家了。
所以只是简单地说了一下这幅画所要表达的故事,这个故事在圣经中有记载,研读过圣经的人一定不会陌生。
随后,江南市美术协会的会长走上台,准备颁奖仪式。
除了颁发荣誉证书以外,还有奖金的发放。
不过考虑到了万元现金不好拿,只能等获奖仪式之后转账。
“下面有请我们第一名的获奖者俞豪同学发表几句获奖感言吧。”主持人朗声道。
俞豪一听,还真有获奖感言?
讲道理,俞豪之前只是随便开个玩笑而已,却没想到真有获奖感言。
不过,这种东西都只是形式问题。
于是他便说了三句很经典的话,无非就是三感谢。
感谢老师,感谢父母,感谢同学。
结果引来了观众的哄堂大笑。
主持人也是汗颜,心想这获奖感言也太随便了吧?
于是赶紧说道:“从这幅作品中的精妙绘画手法来看,想必你学习油画已经很多年了吧?以前应该也有获得一些比赛大奖,能否和大家说说?”
这个问题事实上对获奖者的奉承,等于是变向的让获奖者炫耀一下自己的实力。
可是,却有些让俞豪不知如何回答。
“事实上,我是上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