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人这一合计,时间飞逝,不知不觉便到了五更天。直到天马上亮了,西门庆、司马白这才匆匆离开了福宁宫。
旭日从东方升起,高太后再一次派人来到了软禁赵煦的福宁宫。
来人一身墨绿色圆领大袖丝织锦袍,腰间束以革带,头戴幞头,脚穿革履。他髭须不生,右手拿一拂尘,举手投足之间,宛然女子矣。
守卫福宁宫的都头老远就见到了来人,他急忙迎上前去,行礼道:“参见韩都都知!”
不错,来人正是后宫当中官职最大的内臣。就是我们都熟知的“太监”。但是宋代宦官不称太监,总称为内侍、内臣、宦者、中官;宋人也不称他们为“公公”,一般直称他们的官职。
至于“太监”此一名称,最早出现于辽,本来是政府高级职位的名称,并不一定由宦官担任。
北宋此时是沿用真宗景德三年改名的宦官机构:有内侍省和入**侍省。内侍省号“前省”,别称是“南班”,入**侍省在当时一般省略为“入内省”,号“后省”,别称是“北司”。
《宋史?职官六》说:“入**侍省与内侍省号为前后省,而入内省尤为亲近。通侍禁中,役服亵近者,隶入内省。拱侍殿中,备洒扫之职,役使杂品者,隶内侍省。”
宋朝的宦官的品级都比较低,内侍省高品都知、押班为宦官最高官,只为正六品官,和地方官员司马是一个层次的;而号称内臣之极品的入内省都都知,也不过是从五品官。
这位韩都都知原名韩守恩,正是从五品官,高了在这禁兵都头不止一级!
本来此时的北宋,宦官地位不高,为何这都头要行出老远迎接韩守恩?只因他是当今高太后身边的大红人!
韩守恩将手中拂尘搭在了左臂之上,细声细语地道:“老奴又来打扰李都头了,还要劳烦李都头,让老奴进去面见圣上。”他声音尖细,当真是声雌颔秃~
这李都头便是昨日与西门庆谈过话的那人,他听了韩守恩的话,不禁起了一身鸡皮疙瘩。其他宦官没了把,声音也就是中性,也没像他这样啊?三个字:太娘了~
唐甄在《潜书》中这样描绘太监:“望之不似人身,相之不似人面,听之不似人声,察之不近人情。”李都头此时的想法与这段描绘基本类似:辨他不似男人……
李都头二话没说,紧忙送他进入福宁宫。
韩守恩来到承乾阁门前,用拂尘拍拍身上并不存在的灰尘,才步入阁内。
此时皇帝赵煦正在桌案前练习书画,见到韩守恩进来跪拜,便放下手中笔。
“老奴见过皇上,皇上万岁万岁万万岁!”
“平身吧!”赵煦不咸不淡地道,“你天天都来见朕,你不嫌烦,朕都觉得腻了。”
韩守恩刚站起来,听到赵煦这话,吓得他立马又跪伏在地,惶恐万分的道:“是老奴的错!老奴任凭皇上处置,绝不敢有半句怨言!”
“你走吧,朕不想再见到你。”
“老奴这就滚,这就滚。”当奴才的最会揣摩圣意,皇上让他‘走’,他自己说‘滚’,在心理上就承认赵煦是九五之尊、明显高人一等,而下面的我等自然是蝼蚁,只凭你一句话处置。这样完全满足了赵煦身为皇帝的虚荣心~
韩守恩打小进宫,在宫中混迹四十余年,能够在高太后身边坐到都都知,自然有他的独到之处,揣摩圣意、溜须拍马简直都是小菜一碟~
韩守恩刚踏出门口,还未来得及松一口气,便听到里面赵煦又发话了。
“等等!”
“哎!老奴在!”韩守恩又迈开小步,疾走十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