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强大的齐国,在会盟之时,鲁国其实没有多少实力去争取什么。
不过,作为含真转世之身的孔子经历的事情太多太多,经验丰富,他突然想到了一件事情。
那就是,鲁国在之前的一场战争之中将郓地、讙地、龟阳三郡之地被迫割让给了齐国,至今还没有归还。
孔子便对齐景公作揖行礼,侃侃而谈:“如果齐军出境,鲁国必须派三百辆甲车跟随齐国,我们理应遵从。但是你们不归还我们汶阳的土地,却让我们帮助你们打仗,这算什么呢?请归还我们的土地,我们一定会帮助你们出战,也有盟誓为证!”
郓地、讙地、龟阳本来就是鲁国的土地,既然是盟国,便没有占领的理由。
齐景公没有理由拒绝之下,只好将郓地、讙地、龟阳的土地全部归还给鲁国。
这次盟会鲁国可谓占到了巨大的便宜,这不仅是鲁国的成功,也是孔子的成功。
孔子的名声一下子打了出去,名震齐鲁大地,特别是鲁国之人,对于孔子不费吹灰之力便收回大片故土,朝野上下是一片赞叹。
再加上孔子弟子的大肆宣扬,孔子的名声一时无两,诛少正卯之事已经无人提及。
鲁定公看到轻轻松松就收回了三郡之地,这可是丰功伟绩之事,自然是极为高兴。
对于此事的大功臣,司寇孔子,鲁定公也是大加奖赏,将孔子由掌管刑狱诉讼司寇的升为司徒,负责治民事,掌户籍,与负责治军的司马、管土地的司空一样,成为诸侯国最重要的三大职位之一。
含真曾经作为南赡部洲的四辅弼,做的就是治理民事等一应事务,自然驾轻就熟,卓有政绩,“四方则之”。
但此时,鲁国正是外忧内患之时。
鲁国真正的权利并不掌握在鲁定公手中,而是掌握在卿大夫孟孙氏、叔孙氏和季孙氏三桓手中,鲁定公成为一个傀儡。
说起三桓还得从鲁桓公说起。
鲁桓公有四子,嫡长子鲁庄公继承鲁国国君;庶长子庆父(谥共,又称共仲,其后代称仲孙氏。庶子之长又称“孟”,故又称孟氏、孟孙氏)、庶次子叔牙(谥僖,其后代称叔孙氏)、嫡次子季友(谥成,其后代称季氏)皆按封建制度被鲁庄公封官为卿,后代皆形成了大家族。
由于三家皆出自鲁桓公之后,所以被人们称为“三桓”。
而据孔子的观察,三桓虽然名义上是掌握鲁国权利,但他们的权利也被架空,被他们的手下家臣所掌握,如季氏的阳虎,还有公山不狃、叔孙辄等人。
鲁国不仅有内忧,还因为内忧使得国力消退,外患随之而来。
鲁国北方是大国齐国,国力是鲁国数倍不止,而鲁国周边包括莒国、郯国、徐国、宋国、卫国,可以说他周围都国家,是一个被各大国家包围的国家,环境十分恶劣。
此外,鲁国还有一个不定时的炸弹,那就是鲁定公只有一子名为姬蒋,身体极为柔弱,子嗣问题是个大问题。
在孔子当上司徒之后,鲁国逐渐强盛了起来,自然引起了鲁国三桓和外部势力的注意,很多人将孔子当作了眼中钉。
而此时,孔子一方面在提升鲁国实力的同时,另一方面就将目光聚焦于鲁国三桓问题上,并进而提出了隳三都的行动。
三桓分别筑有城邑作为统治中心。季孙氏筑城于费,孟孙氏筑城于郕,叔孙氏筑城于郈。随着三桓的强大,三桓的家臣逐渐掌权,常依据城邑发动叛乱。
孔子这样做当然是为了照顾鲁定公公室,提高鲁君的地位,但是这势必会得罪三桓。
便孔子找了一个很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