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室里做出来不代表能量产,量产以后如果良品率上不去,也是一大问题。
华为做出芯片以后,却只够自己用,很重要一个原因便是良品率一时间上不去。这个东西需要长时间的研究,不断完善产品技术和制造工艺。
良品率不达到一定程度就大规模制造,造的越多,损失越大。
自己用当然可以硬着头皮造,供给别人就不行了。
“我们在制造工艺领域有丰富的经验,可以跟贵公司合作研究。”王东生主动提议。
“好啊,在制造技术领域,我们可以充分合作。”杭雨说道。
虽然江燕公司和京东方都做液晶屏,但发展战略是不一样的。
京东方的战略是先大规模建设生产线,且都是已有的,落后一筹的成熟技术。通过大量的生产线打破发达国家的垄断,达到可以自造,不被发达国家随意宰割的目的。
而在技术开发上面,京东方的投资则远不如江燕公司。
江燕公司的发展战略正相反,搞的是技术研发,生产线则建的很少,产量不够就找外国工厂代工。
“仅限于制造工艺吗?”王东生说道。
“我以前跟人合作过技术研发,因为研发方向和理念不一样,不仅没有达到合作目的,反而相互拖累,所以我认为技术研发还是单纯一点好。”杭雨说道。
“......”王东生感觉自己有点吃亏,好像在给江燕公司打工。
杭雨没有太在乎他的想法,因为京东方在没有打破技术垄断之前,仅做成熟的生产线,本来就是给别人打工。
“我们合作建设生产线,自然在生产工艺上合作,而技术研发其实各自发展比较好。虽然发展方向不同,但很多技术是共通的,还可以相互借鉴,置换专利。反之,如果我们从头到尾都一起做,路线未免太单一,万一失败就都失败了。”杭雨说道。
“是这个道理。”王东生点头。
各自研发虽然费劲,但好处显而易见。
走不同的路线更保险,一条路走不通,还有另外一条路。
“回头我也派人到贵公司考察一番,看看有什么技术专利可以置换,不够数用钱凑,王总觉得如何。”杭雨问道。
“再好不过。”王东生喜道。
跟京东方达成战略合作后,杭雨对屏幕领域又多了一份把握。
要在OLED 屏幕打败三星,光靠江燕公司自己还是比较困难的,有京东方这个强力队友,杭雨便可以投入更多精力去搞技术研发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