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有为虽然身体没什么毛病,但是年纪大了,难免精力不济,所以看看吴畏已经明白了自己的意思,就很干脆的挥手赶吴畏走人。
他又不打算像吴畏那样先天下之忧而忧,自然可以放心享自己的清福。到了他现在这种地位,要是不想有什么抱负,一心享乐,还是可以过得很好的。
吴畏一面腹诽黄有为这么大的人和觉一般见识,一面出了黄家的大门。
说起来,叶知秋的年纪比黄有为还大,可是从来没见叶知秋这么渴睡的,在欧美的时候,叶知秋常常整夜工作,每天只睡两三个小时,果然权力才是最好的春/药。
这个时候已经快到午夜了,北方的夜晚,即使是夏季也是很冷的,吴畏把外衣穿好,快步向总参的方向走去。
这个时代没什么夜生活,大多数地方更是连电都没有,老百姓天一黑就早早上床睡了,那是真正的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他领教过北京胡同里错综复杂的局面,这次不敢再抖机灵抄近路,老老实实的沿着街道走。反正京城没有宵禁,就算遇到遇夜的人,也不会有什么麻烦。
一面走,他一面琢磨黄有为和他说过的话。按黄有为的说法,本来他的根基都在国内,大家也不怕他翻出天去。没想到上次和叶知秋出去晃了一圈,大家这才发现吴畏这家伙不知道什么时候勾搭上了外国人。
说起来那个叫托马斯的美国人也就算了,共和国众人只知道托马斯是个什么大学的校长,就连叶知秋也下意识的觉得一个教书先生没什么威胁。
但是吴畏在英法两国的时候,杜迪夫人表现出来的能力就太过强大了,共和国高层这才意识到,吴畏在国外是有办法影响一些事情的。
那个时候叶知秋就应该对吴畏起了戒心,这才借着叶卡捷琳娜的要求把吴畏先打发回国。
没想到吴畏不知道用什么法子,居然又勾搭上了俄国皇后,这次去俄国面见叶卡捷琳娜,竟然被任命成了俄国北方政府的武装力量总司令,全权指挥北方政府麾下十几万陆军。
如果吴畏是个碌碌无为之辈,那么这个称号也就没什么意义,就像共和国高层从前并不担心吴畏拥兵自重一样,他在当地没有根基,唯一可以依仗的就是来自权力中枢的任命。
但是偏偏吴畏是个可以打胜仗的人,而且是那种擅长在绝境当中打出一片天地的人。像这样的人,最容易获得部下的拥戴,并且获得他们的信任。
于是当吴畏回国之后,叶知秋等人就必须考虑在吴畏背后支持他的俄国势力,如果真的按照吴畏的计划进行,那么他很可能会成为中日之战当中,中方的指挥官,到时候麾下数十几雄兵,又有沙俄这个军事强国支持,挟大胜余威回国,只怕除了叶知秋让贤之外,再也没有办法酬赏他的功劳。
所以即使所有人都看出吴畏的计划对于共和国大有好处,大家出于对自己屁股底下那张椅子的考虑,也不会轻易同意。
对于这个认识,吴畏也只能表示蛋痛,真是躺着也能中枪。
如果按照黄有为的办法,那就是干脆当没这么回事,回旅顺听信。最不济也要明确表示自己不想参与这次作战。
可惜这两个办法吴畏都不想用,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解决掉日本,关系到共和国日后能否不受制约的全力发展,他实在不可能假手于人。
于是黄有为又给吴畏支了个损招,那就是自己弄个把柄送到叶知秋手里,让叶知秋觉得无论什么时候都可以轻易把吴畏拿下,那样的话,他就不会再担心吴畏用手里的兵权威胁自己的地位。
很显然这个办法的可操作程度不高,毕竟吴畏得找一个既不会把自己当场陪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