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来到了1985年元月中旬,这时候“他老人家”离开鹏城已经一个多星期。这一天,在鹏城世贸项目的“赶工办”,一大帮年轻的技术员和工程师正围着几张报纸大呼小叫:
“让我看看让我看看,嗯,我觉得这张照得好,平时没看出来,原来墩子还是挺上镜的嘛,颜工你说是不是…”
随着他老人家的离开,对“三天一层”的密集宣传也如约而至。现在可不像元旦之前,只有本省和本地媒体对这个项目进行报道。由于在老人家视察的最后,他对这个项目的工作给予高度评价。所谓一锤定音大概就是这个意思,他这金口一开,“鹏城世贸”作为一个典型就算是被树立起来。
而且这还不是普通的典型,这是真正意义上“国家级”的典型。既然是“国家级”,那自然会有国家级别的媒体跟进。最近几天,“朝廷台”,“群众日报”,“工人日报”,还有申城“光明日报”及“解放日报”等国内最具影响力的媒体纷至沓来,对这个项目进行连篇累牍的报道。
现在大家在办公室议论的,就是媒体报道那些事了。
由于这个典型和其他典型稍有不同。其他典型大多以人为主,例如“雷锋同志”,例如“某某某同志”等等。而这个典型的主体,那其实就是“鹏城世贸”整个项目了,大家用这个项目替代鹏城整座城市,强调一种“特区精神”,这就是这个典型的意义所在。
因此在媒体的报道中,很有点“对事不对人”的意思。媒体报道的重点,那主要还是“他老人家”在视察之后的讲话,他老人家给予这个项目的高度评价。
李华勇注意到:这一世对这个项目的宣传,好像和前世稍有不同。前世只强调快,强调记录,强调“三天一层”这个“鹏城速度”。而到了这一世,官方媒体似乎更强调一种“有质量的速度”。
“….我很高兴看到同志们取得的成绩,这个成就的取得,是同志们辛勤劳动,精心施工的结果,是大家坚持按客观规律办事,科学组织的结果而这一点,我认为比“三天一层”更重要……我们各行各业,都要向这个项目上的同志学习,学习他们坚持实事求是,以及他们科学严谨的工作作风….”
这是他老人家在最后真正“定调子”时的一段讲话,这段话被各大官方媒体反复引用。而且“坚持实事求是”“坚持科学严谨工作作风”这样的字眼,出现的频率似乎比“三天一层”还要更高。
这样的变化当然是李华勇很高兴看到的。虽然这样的变化,未必能让后世的“形象工程”和“献礼工程”减少多少,但哪怕能减少一个也是好事。这就像GDP一样,在很长一段时间,国人对CDP的追求只是单纯图多图快,只有发展到一定阶段,才会讲究什么“科学发展观”,“可持续发展”。
而做建筑工程的情况也差不多一样,开始只是求速度,后来才会更强调质量,更强调品质。
当然,没人知道和真实历史相比,“三天一层”的意义悄然发生了少许变化。尤其对于“赶工办”的年青人来说,由于“三天一层”就真真切切发生在自己身边,他们就更不会关心媒体是怎样描述“三天一层”的了。他们现在最关心的,就是李华勇和李二愣子这两位同处一间办公室的同事。
无论如何,这两位在本次事件中,都算是小小的出了一把风头啊。
在办公室里,颜杜民接过涂荼递给他最近出的一份“工人日报”。这上面不仅有关于“三天一层”的报道,甚至还有一组照片,这些照片都是他老人家那天来视察的时候拍的。这些照片当然大多数都是以他老人家为中心,但也有好几张照片能看到李华勇和李二愣子的身影。
尤其是其中一张照片,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