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原本还在同样的轨道上,保持着同样的步调,突然之间,安娜就已经前进了,把他一个人留在了原地。在雅各布内心,他是孤独的,也是恐惧的,更是茫然的,他也不知道短短几个月时间里,到底发生了什么。
回到洛杉矶之后,两个人分手了。
是的,事实上,两个人分手了。虽然剧本里没有直接言明,但从之后两场戏的细节里都可以看得出来,两个人的确分手了,然后雅各布才开始了另外一段恋情,试图填补内心的空洞。
其实,这和后来安娜的发展轨迹是一样的。物理上的距离带来了心理上的距离,安娜在伦敦也有了交往的对象,雅各布经历的一切,她随后也感受到了,她需要一个陪伴在自己身边的人,分享自己的喜悦和哀伤。于是,这就回到了电影的主题上来:真正的爱情仅仅只是瞬间激/情的迸发,还是长相厮守的浪漫?
在电影里,导演没有给角色留下内心独白的时间,更加没有直接言明,完完全全依靠演员的眼神、表情、乃至肢体动作来展现,这种细腻而琐碎的情感细节恰恰是对演技最严峻的考验;但可惜的是,安东没有能够表现出雅各布内心的疏离和落寞,以及分手之后的哀伤和无助,那种格格不入的不安和恐惧几乎丢失在剧情的章节里。
于是,观众看到的作品就好像多米诺骨牌突然中间少掉了几大块,硬生生切断了,满头问号地大声呵斥:上一秒不是还在伦敦你侬我侬的吗?怎么下一秒回到洛杉矶就和其他人同居了?
在有限的空间里,在琐碎的细节里,将表演的力量发挥到极致,英国学院派对此类角色爱不释手;但是习惯了商业运作的好莱坞,他们则不太感冒——相较而言,他们还是想要看演员将演技酣畅淋漓地爆发出来。
最直接的案例就是科林-费尔斯,去年的“单身男子”,科林奉献了影帝级别的表演,将一个失去伴侣的单身男子诠释得淋漓尽致,哀伤却压抑,痛苦却平静,煎熬却冷漠,压抑在眼神深处的表演力道令人震撼,但,奥斯卡不喜欢。
而今年的“国王的演讲”,科林饰演的角色却不同,除了口吃的先天劣势需要战胜之外,还有一个君王的压力和焦灼,电影里有几场戏可以让科林肆意爆发,这就迎来了好莱坞的一片叫好声。
简单来说,雅各布这个角色就是吃力不讨好,演不好的话,作品可能就达不到预期,但依靠着剧本的厚度依旧能够在水准以上,人们只会扼腕演员的表演没有能够挖掘出精髓;演得好的话,这又不是颁奖季喜欢的类型,积极一点就是被菲丽希缇抢走风采,糟糕一点就是彻底被无视。雪上加霜的是,角色本身的挑战难度一点都不轻松。
上一世的“爱疯了”就是如此,在颁奖季里空手而归——更为准确一点来说,甚至没有被太多提及。仅仅一年之前,同样讲述爱情故事的英国文艺小品“成长教育”在奥斯卡上拿下最佳影片、最佳女主角、最佳改编剧本三项提名,对比起来,“爱疯了”就真的是天上地下。
不过,难度越大,挑战越大,蓝礼反而越兴奋。虽然说,“爱疯了”和“活埋”不同,更多是对表现派演技的考验;但蓝礼仅仅只是演技入门而已,如此艰巨的挑战,本身就是对自己的一种打磨,绝对可以称得上是千载难逢的机会。
事实上,当蓝礼确认德雷克发出邀请的作品是“爱疯了”的时候,他内心就已经做出了决定:他要接下这部作品!不仅因为“爱疯了”是他如此喜欢的一部作品,还因为雅各布是一个如此充满挑战的角色,更因为德雷克的诚意十足。
可是,刚才的德雷克着实是太过迫切了,根本没有给蓝礼留下回应的空间,着实让人哭笑不得。
“好的。”蓝礼开口回答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