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一部电视剧“心灵猎人”,好评如潮,却终究是电视剧而不是电影。
就连大卫-芬奇都面临了如此困局,又更何况是其他导演呢?
正如大卫所说,好莱坞电影已经被两种紧身衣所包围了,其他电影的生存空间已经所剩无几。
必须承认的是,这是整个产业的问题,从学院到电影公司再到市场反馈,方方面面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的体系,这才一步步导致了最终的结局。但,如果艺术电影市场的潜力远远超出想象,只是发行公司没有能够挖掘出来呢?
“醉乡民谣”的出现就引发出了这样的疑问。
有人势必会说,“醉乡民谣”就是典型的颁奖季作品,这依旧是换汤不换药,它的票房成绩对于其他艺术作品来说没有参考价值,对于大卫-芬奇的处境也不会有所改善;但真实情况是,这并不是一部学院喜欢的作品。
首先,这不是真实人物传记,而是根据真实人物经历演绎出来的故事。
其次,这不是一个励志故事也不是一个反应社会问题的故事,严格来说,科恩兄弟仅仅只是呈现出了一种状态,而这样的状态对于学院来说没有任何感染力洛杉矶和纽约的区别就是最佳的铁证。
再次,这是一部小格局作品,所有的故事重量全部都落在了勒维恩-戴维斯的身上,就连故事结尾也没有升华或者提炼,科恩兄弟一贯以黑色幽默来嘲讽社会现实的犀利也变得温和起来,缺少了些许重量。
最后,这是一部音乐电影。金球奖设立了喜剧音乐电影类别,但歌舞电影的时代早就已经遗留在了过去,上一部得到奥斯卡提名的音乐电影是2000年的“芝加哥”和2001年的“红磨坊”,那就是最后的荣光;下一部得到奥斯卡提名的音乐电影则是2016年的“爱乐之城”,但这部作品讲述的却是好莱坞自己的故事
谁都知道,学院是最为自恋的一群老学究,总是对于那些反应好莱坞的电影爱不释手,“艺术家”是如此,“爱乐之城”也是如此。
综合考量,“醉乡民谣”根本就是颁奖季之中最容易被忽略的一类作品,即使是科恩兄弟加持也难以扭转局面。
上一世,“醉乡民谣”在金球奖之上赢得了最佳音乐喜剧类影片、最佳音乐喜剧男主角和最佳原创歌曲的提名,在英国学院奖之上赢得了最佳原创剧本、最佳摄影、最佳音效的提名,而在奥斯卡之上只收获了最佳摄影、最佳音效的提名
一步一个台阶地走下坡路。
其实,“醉乡民谣”是“电影评论”、“村之声”、“纽约时报”、“帝国”等杂志2013年年度十佳电影榜单的头把交椅;并且在欧洲各大权威专业杂志之上也普遍跻身前十名,其中就包括了法国的“电影手册”等等,但它的奥斯卡前景依旧令人唏嘘。
从本质来说,这就不是颁奖季中意的类型,更多是沉浸在自己的艺术和梦想里的落魄艺术家们喜欢的类型,就好像戴夫-范-朗克和鲍勃-迪伦之间的区别,纽约、巴黎和伦敦就为之疯狂,爱不释手、如痴如醉,却不是洛杉矶。
这一世也是如此。
当“醉乡民谣”在戛纳赢得了一片掌声的时候,业内却普遍不看好这部作品的颁奖季前景,而科恩兄弟也承认,他们不是为了颁奖季而拍摄的,当初他们在寻找投资资金的时候也遇到了困难,就如同大卫-芬奇一样。
索尼经典在安排策划“醉乡民谣”的扩映脚步时,始终保持小心谨慎,甚至有些太过拘谨了,侧面也证明了这样的观点:如果想要将“醉乡民谣”推入颁奖季的视线之中,他们需要更加用心也更加全面地规划。
于是,点映四周更为准确来说,应该是点映五周,“醉乡民谣”的票房曲线创造出了如此出色的佳绩,这才能够引发如此诸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