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为了感谢学院的创办人、查理斯城执行官哈佛,他又把自己财产的一半和一个图书馆捐献出来,马萨诸塞议会通过决议,将学院改名为哈佛学院。
1776年美利坚合众国成立,4年后,即1780年,这时已有140年历史的哈佛学院升格为哈佛大学。
所以哈佛人以“先有哈佛,后有美国”而自豪。
这一点,也让方晟羡慕不已,觉得这才是干了一件大事,有价值有意义的。
他私下想,等回国后,也要去做这样一件有价值有意义又能流芳百世的事情。
一位美国校友告诉方晟,按照欧洲中世纪大学的传统,必须拥有三个学院的联合体,才够格称为“大学”。而1780年哈佛仍未拥有三个学院,只是建立了神学、数学和自然哲学、医学等课程,这样破格可见是州议会对哈佛的殷切期望。
到了1816年终于设立神学院,1817年又设立了法学院,加上原来以文理为主科的哈佛学院,一共有三个学院,成了名副其实的大学。
到了19世纪上半叶,哈佛大学的影响已遍及美国中部、南部。
后来方晟又找时间去参观了该校历史图片展览和纪念品,可以说每一件文物都有一则动人故事。有历史的沉淀,有时代的印记。引起他最浓厚兴趣的是哈佛也讲“革命传统”。
因为在1775—1783年这8年中,北美爆发了反对英国殖民统治的独立战争。而哈佛人追随革命洪流,几乎所有著名的革命者都是哈佛当年的毕业生。
如美国《独立宣言》起草人之一、美国第二任总统约翰·亚当斯1755年毕业于哈佛。
1775年7月3日,乔治·华盛顿在哈佛学院所在地坎布里奇就任北美独立战争军队的统帅,其司令部也曾设在这里。
而美国第三任总统、《独立宣言》主要起草人托马斯·杰弗逊和美国联邦最高法院首任首席大法官约翰·杰伊等人均荣获哈佛荣誉法学博士学位。
在哈佛校园读书,给方晟留下最深印象的是,这里人们对创办人哈佛的尊重与崇敬,在哈佛大学白色的行政大楼前,矗立着哈佛的雕像,他坐在椅上,右膝放着一本大书,身穿大衣,眼睛注视前方,作沉思状,给人以崇高、空灵、睿智的感觉。
座像下面刻着三行字“约翰·哈佛,建校者,1638年”。
所有来参观的人们都争先恐后与雕像合照。
有一次,方晟心血来潮,给游客讲起来了有关这座雕像的谬误故事:
当年,由于哈佛先生没有留下照片,其“光辉形象”如何塑造呢?设计师找来了一个英俊的青年人当模特,所以在后人心目中,哈佛就是一位英俊的、气宇不凡的年青教育家。
而雕座上的“1638”年也有误,应是1636年建校。
尽管如此,这座雕像除了向人们赞颂开拓者的不朽功绩外,还一直成为哈佛人“奋进、自信、博大”的象征。
最后,方晟坦然笑了,说:“就好比我们的人生,过去的,都有过瑕疵,最重要的是,你必须的、赶紧的,要去做的事情,力争完美无瑕!”当即,他获得了游客们的满堂彩。
啊!哈佛,已不仅仅是美国人的哈佛,而是为世界各国培养精英的哈佛
方晟所在地哈佛商学院更是如今美国最大、最富、最有名望的,也是最有权威的管理学校。美国教育界有这么一个说法:哈佛大学可算是全美所有大学中的一项王冠,而王冠上那夺人眼目的宝珠,就是哈佛商学院。
而方晟他们30名四年制的博士研究生简直就是翘楚中的翘楚,成了权力与金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