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华居 > 历史军事 > 龙兴华夏 > 第三百零五章 不宣而战

第三百零五章 不宣而战(1 / 3)

这位军官,正是“飞鸿”号高速通报舰的管带黄建勋!

此时的黄建勋,正定定地审视着面前身形庞大的日本海军“东”号铁甲舰,琢磨着破敌之策。

可能是受了“飞鸿”号的鼓舞,那些看起来老迈不堪好象是从中世纪当中走出来的中国澎湖水师的旧式风帆战船,也一艘艘的使足了吃奶的力气赶了上来,拦在了日本船队的前方。

黄建勋奉林义哲之命出发之后,便以最快的速度直驶澎湖,调动澎湖水师协前来助防。

澎湖水师协为清廷于1684年在台湾澎湖境内设置的军事单位,隶属于台湾镇,其水师协内的最高长官为副将,共辖有左右两营兵士,兵力达2000人。清军在收复台湾的过程中,认识到澎湖群岛其实是台湾本岛和福建漳泉的门户。因此在此设置水师协,目的是为了扼住台湾海峡的咽喉。

黄建勋在到达澎湖之后,便向澎湖水师协统副将吴奇勋出示了闽浙总督李鹤年和福建巡抚林义哲的手令,吴奇勋接令后不敢怠慢,立刻点齐水师兵船随同黄建勋出发。

但相比于可以高速前进的蒸汽军舰,全部由旧式福船武装起来的澎湖水师航速实在太慢,好在黄建勋脑子灵光,想出了用“飞鸿”号拖着帆船前进的办法,解决了这个难题。

由于林义哲和直隶总督李鸿章一直保持着密切的书信和电报联系,是以“飞鸿”号高速通报舰和其他三艘姊妹舰一样,经常往来于天津到福州的航线上。而在经过海上漕运航线的时候,黄建勋经常能看到这样一种壮观的景象:一艘小火轮拖曳着5到10艘甚至更多的木质沙船,在海上蹒跚航行。

在中国传统的内河漕运业陷入空前危机之后,林义哲为了解决中国沙船船运所面临的困境,向建立轮船招商局的李鸿章提出了解决办法,即由江南制造总局建造小型的轮船(小火轮),由沙船船主们合股购买,以便中国传统的帆船运输向轮船运输转型。李鸿章采纳了林义哲的建议,命令江南制造总局开始建造小火轮,“以资民购”,“改换船型”。由于江南制造总局此前已经有了成熟的生产“90天炮舰”的经验,生产小型轮船自然不在话下。很快,生产出来的大量小火轮便为沙船船王王永盛等沙船运输业的巨头全部购入。

由于中国当时还存在着大量的传统沙船,为了能够“物尽其用”,同时避免大量的沙船水手失业,王永盛们创造性的发明了以小火轮拖曳沙船进行运输的办法。

由于沙船方头、方梢、平底、浅吃水,它的长宽比大,具有宽、大、扁、浅的特点,不怕沙滩,可以在沙质海底的海域航行,也可在江河湖泊中航行。沙船底平能坐滩,不怕搁浅。在风浪中也安全。特别是风向潮向不同时,因底平吃水浅,受潮水影响比较小,比较安全。加上沙船近海航行方面性能优越。沙船上多桅多帆,可以逆风驶帆,能在海洋上远航。沙船上桅杆高大,桅高帆高,利于使风,又加上它吃水浅,阻力小,所以,能在海上快速航行。沙船不仅能顺风驶船,逆风也能航行,甚至逆风顶水也能航行,再加上沙船航海性能好,七级风能航行无碍,又能耐受一定的风浪,所以在中国南北海路上,大量的由小火轮拖带着的沙船队的身影出现了,它们成群结队的穿行在海上,成为外国人乘客轮来中国时必然会见到的海上奇观。

而正是这一幕带给黄建勋的灵感,使他想出了用“飞鸿”号拖带澎湖水师旧式福船前来琅峤的办法。

由于“飞鸿”号的马力较为强劲,是以经过来回的拖带(第一批先拖几艘较大的福船走一段,然后放开让这些船继续走,再回头拖第二批),澎湖水师竟然及时的赶到了琅峤海岸。

但让黄建勋和“飞鸿”号上的中国海军官兵们始料未及的

最新小说: 开局被女帝流放,我举兵造反你哭啥 质子无敌 大夏钦天监 太监皇子 无敌傻太子 开局被诛十族,我在朱棣头上作死 神话版隋唐演义 洞房花烛夜,娘子奔向白月光 父皇,朕杀回来了! 她藏起孕肚,偏执霍少找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