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华居 > 历史军事 > 带着系统去宋朝 > 关于北宋所谓“路引”的问题
背景色:字体:[]

关于北宋所谓“路引”的问题(1 / 2)

路引这个东西显然不是北宋的。但北宋有没有与此相同的东西呢?

这实际上就是户籍管理,以及人口流动性控制的问题。

目前百度问到的,大多都会说没有,然而这不对的。

关于这一块,首先要说户籍的等级分类。

上等户:官户、地主,以及一部分交税交得特别多的杰出贡献户,自然不用讲。衙门里高喊威~武~的那些家伙,以及大保长为中心的团练活动(林冲之类的教头,其实就是身在禁军,却负责去教民团武艺的教官),这些日常事情都是由上等户男丁来充任的,这群人,是社会中坚,不能动的。他们自己也不乐意挪窝。

下等户,主要就是佃客和浮客。

史有明载,说浮客可以自主离开当地,去别处打工。(大宋执行这条政策,原因是纵容土地兼并,土地兼并了自然要允许浮客挪窝。不然社会会倒退回奴隶制时代。)

这便是北宋没有路引这个说法的由来。但事实不是这样。

官方法式有规定:客非当时徙者,主家不得阻拦。

这话的意思是:正当农忙时令时,一切农业人口皆不许乱跑。(农时误不得啊。)非农忙时,浮客要迁徙,地主不得留难。(留难了这些人就成为事实上的部曲奴隶了。)

这具体放行的方式是,刑条上写明了的,主家须出具“凭留”,这个凭留,显然是个描述词,并非官样定义。

具体这东西按大宋语法该叫个啥,似乎应该是“XX照”,这也就是放行的签字条。

(护照那个照字,就是这时候兴起的。各种合同,都叫做立此存照。)

然后这个条子,要去里正和县衙备份盖章。这便是农业浮客迁徙时必备的路条。

农业浮客,在北宋人口占比极大,30%-40%的样子。

这帮人的安置管理成功与不成功,就是宋朝兴衰的关键。事实上是不成功,所以北宋垮掉了。穿越客要想拯救大宋,还非得解决这个问题不可。

除了帮忙种田打谷的农业浮客问题(这类种田的时令型帮佣浪人,搁在民国就叫麦客了),另外还有商户、手工业者(机户、匠户等等)、以及来到大城市打零工的浮客问题。

坐商,大多数在籍的手工业者,也是不许流动的。

瓦子小姐、茶行掌柜、机户、匠户这些都是一年几次要交税。还要服至少两次徭役的技术工人,不能随时找不到人。

譬如,匠作坊(将作),在徽宗时代绝大多数是高俅的军队在干活。史载常有七千将作军。但仍有时候会干不过来,这就要征发劳役。这徭役是庶民义务来的,不可逃避。只有读书人和贵族可以免役。

只剩下行商,和流浪打工仔可以流动。

行商又是怎么流动的呢?

1、法律规定:野生商人到埠,首先必须自觉去相关行会那里报明一切相关资料、上交规费。不报犯法。

2、报完了行会,还得在行会工作人员的陪伴下,去官府报备。(事实上是把农村保长制度,搬到城里适用于流动性的行商行业。)

3、所有郭户、商户、店家,所有城市常驻户口,门口皆要自觉悬挂户牌,牌子上写明全家男女的年甲、胖瘦、有痣无痣、单双眼皮这一类的醒目特征。倘有亲友来投,随时添上。有人离开,也要注明。发现隐匿不报的,付有司依式论罪。

(大宋在刑律之外,另讲究一套“法式”。法外之法,类似于治安管理处罚条例。)

这户牌体系,倒是挺有脑洞的自助式先进管理模块。(网吧上网自觉登记身份证,这一招应该

最新小说: 她藏起孕肚,偏执霍少找疯 无敌傻太子 开局被女帝流放,我举兵造反你哭啥 神话版隋唐演义 太监皇子 质子无敌 开局被诛十族,我在朱棣头上作死 大夏钦天监 父皇,朕杀回来了! 洞房花烛夜,娘子奔向白月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