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五年五月二十九日,丑时。
满天繁星,两侧山坡上篝火跳动。
萨哈廉感觉自己的人马好像被火光包围了。
萨哈廉率领一千失去战马的满洲兵,翻山越岭绕道敌后偷袭。为了减轻负重,营帐一律不带,萨哈廉身先士卒也不例外。
但是满洲兵的盔甲不能不带,扛着五六十斤重的盔甲走了一天山路,第二天起来士卒无不小腿肚子发酸发胀,只有倒着行走的时候才能舒服一点。
萨哈廉不由自主地叹一口气。
就在士卒疲劳不堪的时间,趁天热满洲兵行军不能披甲,贼人发动了几次无耻的偷袭。
贼人进攻的时候,先是发射烟雾。烟幕遮挡住满洲兵的视线,士卒看不见将官头盔上的红缨,士卒便无法和将官同进同退。
然后贼人趁乱发射一阵箭雨掩护三眼铳手接近,三眼铳手近距离轰击以后换刀盾手扔木质飞雷。
如果此时士卒已乱,贼人的刀盾手便在弓箭手掩护下冲入砍杀一番;
如果此时士卒还能战,贼人则丢下几颗烟暮扬长而去。
偏偏萨哈廉还不敢率兵追击。
这都是血的教训。
第一次萨哈廉派出披甲兵追击,贼人勾引着披甲兵走出一小段山路,等披甲兵累得满眼金星的时候,贼人突然转回身来一波烟雾和三眼铳突击,然后再接着撤退。
第二次萨哈廉亲率大批不披甲的士卒追击,结果贼人领着没有披甲的满洲兵走了一大段山路,然后突然加速甩开满洲士卒,同时萨哈廉的本部被另一股贼人偷袭。
萨哈廉这才意识到中计了,满洲兵在山地行军其实根本就追不上贼人。
按理说许多满洲兵都是山里人,对于走山道并不陌生。
但是满洲兵有一个绕不过去的短板,就是他们的盔甲。
满洲兵之所以强悍,几乎全靠盔甲。如果没有盔甲,萨哈廉简直不知道该如何打仗。这次翻山偷袭敌后,满洲兵如果不带盔甲,还不如不去。
但是在山地中,沉重的盔甲严重拖累了行军的速度、消耗了士卒的体力,打起仗来还指不上。
萨哈廉有心安排一部分士卒抛弃盔甲,但是士卒们谁也不干。
因为盔甲是他们为数不多的私人贵重财产,也是他们身份地位的保证。
没了盔甲,披甲就沦落为“余丁”。余丁,顾名思义,就是多余的人。
已经没有了马,绝不能再丢掉甲;所以满洲兵宁可冒着生命危险,也要带着盔甲行军。
萨哈廉只好采取收缩队形慢慢推进的办法,但是密集队型很快就遇上防不胜防的地雷。
萨哈廉已经被炸明白了。
地雷既不是天雷、也不是地震、更不是怪兽,它是一种踩上去专炸士卒下三路的阴毒武器。
中了地雷的士卒下肢血肉模糊,不能走路,哭爹喊娘地嚎叫,影响士气。
一名士卒中了雷,就得派一到两名健全的士卒去照顾。地雷造成的减员,实际上比贼人直接突袭更厉害。
所以萨哈廉只好再分散队形。
一分散队形,贼人就重新贴上来,像饿狼一样趁人不备就咬一口。
好不容易萨哈廉在后晌率军下到一处山谷。
据带路的向导讲,只要再翻过一座山,顺着山沟就能走到金沟。
但是萨哈廉不敢夜间翻山,更不敢夜里在山上露营。于是在山谷里找了一处还算开阔的地方扎营。
因为一无战马,二无营帐,营地并不需要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