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知当年我朝水师之胜,实斗船力而不在斗人力也!
“故而以臣之见,海战无他窍门,不过是以大船胜小船,以大铳胜小铳,以快船胜慢船,以快铳胜慢铳,更兼以多船胜寡船,以多铳胜寡铳者也!
“我大明海军之水师,若能以数十艘大舰,配千百门巨炮,从此自可横行海上,再扬国威于万里波涛!”
正是听了张可大的这番话,崇祯皇帝在召见张可大之后,就下定了决心,当张可大出任海军都督府的首任左都督。
对于海军的打造,崇祯皇帝本来还有着很多的话要说,还有很多的思路要跟张可大谈谈,但是听了他的这番话以后,突然发觉自己想说的那些话,与之相比,竟然全都是泛泛之言,隔靴搔痒而未深入实质。
以大胜小,以快胜慢,以多胜寡,这个道理,不管是搁在陆战上,还是搁在海战上,都是千古不变的胜战至理。
这个道理,不光是张可大知道,戚继光、俞大猷、卢镗、汤克宽等等嘉靖以来的那一批名将,谁不知道?!
那么,原本历史上的大明朝为什么不搞一支强大的海军呢?!
搞一支强大的海军,从辽海登陆,从朝鲜登陆,更甚者绕过朝鲜,从图们江口登陆,岂不比从全国各地调集十数万以至数十万大军,走山海关北上攻打后金国,更加有效?!
如果说当时的崇祯皇帝没有这个意识,那么当年打过万历朝鲜平倭之战的那些老臣老帅们也意识不到?
万历末年的时候或许是轻视女真,没料到他们那么难打。
但是到崇祯年间没有这个意识,或者不敢想这个战略,却是有原因的。
那就是朝廷没有钱。
而海军或者说能战的水师,绝对是烧钱的买卖。
当初沈廷扬带着一批人马,跟着荷兰传教士范德烈下南洋,前往巴达维亚商购海船,之所以同意以十万两白银的价格,购买一艘已经在荷兰东印度公司服役超过二十年的退役夹板船加利恩号,就是因为他知道这样的远洋夹板船值得这个价。
原本历史上的崇祯皇帝会以这个价格购买一艘外国人的退役海船吗?
肯定不会。
而当这个消息被送回北京的时候,如今这位崇祯皇帝却立马果断地同意了。
即使是这个价格的背后仍然有着一系列附带的政治条件、贸易条件,他也都答应了。
除去其他的考虑之外,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如今的这位崇祯皇帝知道这个价格其实并不是太离谱。
类似荷兰东印度公司加利恩号这种千吨级的荷兰夹板船,拥有三层甲板,其中两层是可以安装火炮的炮甲板,在当时的西欧各国,虽然已经算是比较常见的大路货了,并不是最先进最强大的战船,但是其新船的造价,仍在三万英镑左右。
十七世纪早期的三万英镑,那可是不得了的,换算成当时的白银来计价的话,约在十万两以上。
若是船上中间两层火炮甲板上的每个炮位(约六十个),都配上火炮的话,那造价就更高了。
一艘这样的海军战船,从开工建造到拉到海上实现作战,总的造价就得在十五万两白银之上。
即使是这个时代荷兰人的造船成本,整体上比英国人的成本低上三成,那也得十万两白银以上。
当然了,这样造价的一艘船,在修修补补服役二十年之后,肯定是掉价严重。
但是荷兰东印度公司就要是以新船的造价卖艘退役的旧船给你,你有什么办法?
除了打一场战争,并且通过战场上俘获这样的战船,你没更好的途径获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