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华居 > 历史军事 > 日月当空照中华 > 第二三三章 必先安内

第二三三章 必先安内(2 / 3)

虑一下今后五军都督府的安排。朕虽有意革故鼎新,对五军都督府职权范围及人事安排略作调整,但一时还无暇顾及,考虑也不甚周全。英国公久领五军都督府事,对都督府职司人事颇为熟知,此事倒可提前为朕筹谋一番。”

五军都督府,又叫大都督府,共包括前军都督府、后军都督府、左军都督府、右军都督府和中军都督府。

天下全部的都司卫所,除了大明皇帝直属的亲军都护府,也就是京营和亲军都指挥使司辖内上十二卫以外,大明两京十三省的所有都司卫所等,全部都分归五军都督府进行管辖。

所以,明初的时候,五军都督府的职权是很大的,每个都督府分片划区,各管数省都司卫所军务。

同时,每个都督府也都设有左都督、右都督、都督同知、都督佥事等高级将领职位。

这些职位有的是实任,有的是荣誉,但不管怎样,这些职务都是武将在中枢任职的最高级别了。

当然了,到了明末的时候,五军都督府的职权严重缩水,军政权力基本上被归给了兵部,而五军都督府单纯地变成了一个军令机构。

而没被夺走的管理天下都司卫所的权力,也因为卫所的废弛而形同虚设了。

包括皇帝直属的亲军都指挥使司内,除了锦衣卫这个第一卫获得了空前的壮大之外,其他诸卫,比如明初战功赫赫的天策卫、羽林卫、飞熊卫等等,都已经名存实亡了。

所以到了崇祯时期,传说中的亲军都护府从来没有发挥过作用,其中一个重大的原因,就是这个亲军都护府所管辖的那些上直卫,绝大多数都在土木堡之变中全军覆没了。

这些直属皇帝的卫所在太祖朱元璋时期是十二卫,到后来不断增多,最多是二十六卫,可惜的是除了锦衣卫,都在土木堡之变以后消失了。

即使极个别的还存在,也都被安置到了明皇陵附近,为死去的皇帝守陵去了,比如孝陵卫这样的,也已经完全退化,不敷使用了。

对于这些如今几乎名存实亡的都司卫所,崇祯皇帝当然不希望它们继续这样不死不活地烂下去,而是希望找个机会除旧布新,让它们甩掉包袱,重新活过来,再一次发挥它们的作用。

比如,原本最初的职责就是守卫宫禁、护卫左右的上十二卫,即使不能全数恢复,至少其中的天策卫、羽林卫,是可以恢复壮大起来的,把老弱淘汰掉,补入新力量,或者干脆就以锦衣卫拱卫司和殿前司为基础充实它们,就能让它们很快起死回生。

至于五军都督府,虽然如今形同虚设,职权和地位大不如前了,但是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当然还是要保留使用的。

至少五军都督府这个军事上进行分权制衡的体制,是不能轻易改变的,毕竟这个体制与后世红朝***设计的军事体制,也有相似乃至相通之处。

明朝的五军都督府虽然划区分片,分管天下两京十三省都司卫所,但是五个都督府都被集中设置在了京师,这一点到了朱棣迁都北京之后,更是变成了一式两份,已经成了一个弊端。

因为前后左右中五军都督府的设置,在明太祖朱元璋活着的时候,职权和辖区是很明确的,互相之间并没有多少交叉重叠的地方。

但是到了朱棣迁都北京之后,南北两京前后左右中五军都督府之间的交叉重叠,就越来越严重了,基本上已经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到了具体的卫所墩堡,外人已经很难分清前后左右了。

与其这样,倒还不如参照后世红朝做法,按照各省都司卫所所在的地理方位,结合预定的作战方向,重新分片划区,一个战略方向设置一个都督府,对辖区各省局都司卫所进行统一管理呢。

最新小说: 太监皇子 无敌傻太子 质子无敌 神话版隋唐演义 开局被女帝流放,我举兵造反你哭啥 父皇,朕杀回来了! 洞房花烛夜,娘子奔向白月光 开局被诛十族,我在朱棣头上作死 大夏钦天监 她藏起孕肚,偏执霍少找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