器在中华大地上的普及,刻意地在推行愚民政策。
因为他们知道,一旦普及先进火器,或者只是普及有关先进火器的知识,他们这些通古斯异种向来夸耀的所谓满洲骑射,屁都不是。
世界上首先造出了连珠铳的火器天才戴梓在康熙年间的遭遇,就典型地说明了这一点。
而在这个问题上,崇祯皇帝却是完全不在意的,明朝之前的其他皇帝,也很少在这个问题上有私心的。
其一,明朝政权法统的确立,是在驱逐鞑虏、恢复中华的基础上确立起来的,历代王朝得天下之正当,还没有比得过明朝的。
其二,也是最根本的一点,就是朱元璋是个汉人,所谓的淮西布衣出身,所以明朝的皇帝们在种族问题或者民族问题上,他们没有满清皇帝那样狭隘,有那么多基于种族或者民族身份的私心杂念。
后世的满清统治者为什么做出那么多匪夷所思的卖国举措,签了那么多匪夷所思的卖国条约,完全就是崽卖爷田心不疼,最根本的原因,还是因为这些祖先来自西伯利亚通古斯地区的满洲权贵们,没有把自己当成真正的华夏子孙,与绝大多数中国人不是一条心。
他们唯恐汉人得了势他们就倒霉,所以到了最后,也才有了慈禧老妖婆那句“宁与友邦,不与家奴”的“名言”。
这一次,崇祯皇帝一行在八里桥简单吃了午饭,向毕懋康、孙元化等人,交代了武备院今后的几项重点任务之后,带着随行人员,浩浩荡荡地离开了八里桥,回到了通州城。
一行人在通州城里停留了一个时辰左右的时间,崇祯皇帝分别抽空接见了三拨人。
一拨是衙门同样设在通州城中的户部仓场总督南居益,及其手下属官,向他们布置了以市价继续大量收购储藏京畿之地粮食、布匹等物资的事宜。
在明末天灾人祸频发的情况下,粮食布匹等物资永远也不能嫌多。
另一拨是农事院的徐骥和王征等人,接见的时候对他们这些人以及农事院近一年来的表现,狠狠地勉励了一番,告诫他们再接再厉,利用成立一年多来辛苦树立起来的好名声,向着北直隶以外的其他地方如山东、徐淮、河南等地,继续推广玉米、番薯、土豆等新型高产农作物。
最后一拨,则是集中接见了目前身在通州城内以及城外附近的西洋夷人,其中有罗如望、熊三拔、罗德里格斯、迪亚士,以及汤若望、安东尼奥-德-卡波等人。
接见的时候,崇祯皇帝问这几个人,如果有什么要求想向他提出的,现在就可以提出,皇帝能够答应的,一定会答应他们。
而其中罗如望、汤若望、熊三拔这些传教士提出了想在通州附近购买土地以便建设教堂、居住传教的要求,崇祯皇帝略一考虑,就答应了。
但是,他也趁机附加了三个看似简单的条件:第一,西洋人在大明领土范围内购置土地或者房屋安居,必须当地居住生活三年以上。
这个没什么可说的,后世中国人自己想在北京买个房子落个户口,还得工作上几年纳税几年什么的,别说你是外国人了。
第二,凡是泰西诸国传教士者,必须翻译一本以上西洋科学著作,在大明公开出版或者献给朝廷。
第三,非传教士者的泰西诸国之人,要在大明领土范围内购置土地或者房屋经商居住,必须有在大明朝廷或者军队之中任职或者服务的经历。
这几个条件符合人之常情,所以崇祯皇帝一提出来,这几个人虽然面面想去,但也实在没什么可说的。
再说这几个条件,与之前朝廷的答复相比,已经算得上是很开明的了,而且他们这些人基本上再过一段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