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才敢如此。若是他们知道皇上竟然开了官仓,你觉得他们还敢继续这样藏着不卖吗?”
房玄龄若有所思道,“为什么不敢,官粮再多也终究有吃完的时候,到时候,还不是他们说了算。”
李关月摇头道,“房大人,粮食是从官仓里拿出来,也可以不是从官仓里拿出来的。”
李世民被李关月的绕口令绕糊涂了,“此言何意。”
李关月解释道,“官粮私卖毕竟有违律例,只要皇上托付一信得过之人,在朱雀大街上开一米行,然后开始以极低的价格抛售。那些个粮商们自然坐不住。”
房玄龄眼睛一亮道,“以商制商?”
李关月微笑道,“真是!”
李世民转头问房玄龄,“此法可行?”
房玄龄开心道,“可行,不过怎样让粮商上钩,还需计划一下。”
李关月笑道,“这个简单,只要让他们看到,新开的这家粮铺有源源不断的粮食就行。另外,在这家两铺开张之前,皇上先下一道圣旨,就说鉴于现在米价居高不,引发百姓混乱。所以市面上的所有商铺,一斗米售价不得高于三钱。”
三钱银子一斗米是长安城大雨之前的行情。
“妙啊,此计甚妙。”房玄龄大赞道,“商人的问题,终究还得用商人的办法解决。”
李世民也觉得这个方法可行,心中对李关月着实刮目先看。不过,李世民觉得还是有点问题,“这办法只能治标,不能治本。秋收可是还有好长一段时间。这长安城的粮商的米不一定能够支撑到那个时候啊。”
李关月不解道,“水路不通,不是还有官道吗?只要皇上从外面运粮食进来不久可以了?”
房玄龄替李世民回答道,“小兄弟有所不知啊,通往长安的官道也不通了。官商争道,相拥百里啊。”
李世民打量着李关月道,“你可有主意啊?”
这点小事,李关月倒不怕献计。扬言道,“这个太简单了,皇上只要下令,所有进出长安的官员全部轻车简装,不得夹带任何私活。一旦抓到,从重处理。那些个官员可不会为了点私货而丢掉乌纱帽的。”
“那商人呢?”李世民问道,官好管,商,却不方便管。
“因为如今长安物价飞涨,见有利可图。所以商人们才来长安赚钱的。只要皇上在沿途设下关卡,家中税赋,过桥的收过桥费,过山的收过山费。过林的收过林费。哪怕是过个驿站,皇上也收个养路费。只要收到他们一趟买卖赚不到任何钱,反而还要亏本。那路上自然就没有了逐利的商人了。”
(本章完)